【创新前沿】日投煤3000吨级多喷嘴对置式粉煤加压气化工业示范装置助力兖矿鲁化提产增效开门红

稿件来源:资环学院   |作者:郭晓镭   |摄影:郭晓镭   |编辑:   |浏览量:549

郭晓镭

华东理工大学与山东能源集团合作开发的世界首套日投煤3000吨级多喷嘴对置式(OMB)粉煤加压气化工业示范装置已连续运行超120天,各项工艺指标合格率均在100%,整体运行平稳高效,经济效应持续释放,助力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化工产品单月总产量创出历史新高,取得2025年度开门红,为公司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据介绍,新年伊始,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不断强化管理,充分发挥大规模多喷嘴对置式粉煤气化装置的技术优势,把全厂氧气“吃干榨尽”,全力打赢“提产增效”攻坚战。目前,该装置有效气(CO+H2)含量92-94%,比氧耗290-310Nm3/kNm3(CO+H2),比煤耗510-530 kg/kNm3(CO+H2),碳转化率超99%,满负荷有效气产量超过21万方/h,充分体现了大规模多喷嘴对置式粉煤气化技术的先进性。这也是该气化炉自2024年7月投产以来的第二个超百天连续运行,为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高端化、多元化和低碳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该工业示范装置不仅达到了当前粉煤气化技术的单炉最大处理规模,而且还能清洁高效气化我国储量丰富、但难以转化利用的高灰熔点、高灰分劣质原料煤或成浆性差的低阶煤,煤种适应性更强、性能指标更优。”华东理工大学刘海峰教授介绍到,以新疆高水分、高碱金属准东煤为原料,三台日投煤4000吨级多喷嘴对置废锅-激冷流程粉煤气化炉将应用于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市场前景广阔。

山东能源集团(原兖矿集团)与华东理工大学在煤化工领域的合作源远流长,双方秉持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理念,共同建设煤液化气化及低碳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大型煤气化及煤基新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基地,成功开发出多喷嘴对置式的水煤浆气化和粉煤气化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单炉最大投煤量已达5000吨/天,居于世界第一。

自“八五”开始,在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及合作企业等支持下,华东理工大学持续开展含碳物质的清洁高效气化技术研发,先后开发了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多喷嘴对置式粉煤气化技术、SE粉煤气化、SE水煤浆气化技术、SE油气化技术及富甲烷气非催化转化技术,已推广应用100多个项目290多台气化(转化)炉。同时,针对我国绿色燃料制备迫切需要,还研发了生活垃圾气化、生物质气化等系列有机废弃物气化技术,已推广应用五个工程项目,其中上海岚泽能源年产3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生物质气化炉规模为目前世界最大(单炉有效气产量85000Nm3/h)。目前,华东理工大学已建成了基于资源特点、面向需求的含碳物质气化技术体系,有力支撑了我国现代能源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图片说明:兖矿鲁化多喷嘴对置式粉煤加压气化工业示范装置

发布时间:2025-03-30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