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召开,意义重大、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日前,两会胜利落下帷幕,学校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热潮,干部师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昂扬的奋进姿态,通过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深学细悟,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畅谈体会与感想,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沈海涛(校党委副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对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确要求,学校要紧扣“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这一核心使命,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五育并举,充分用好上海党的诞生地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有效融合,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质效。要加大产教融合力度,发挥华理工程特色,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新质生产力就业专项行动,培养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智力支持。要瞄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实施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专项行动,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推动人才培养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形成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王慧锋(奉贤区人大代表,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华东理工大学分会会长,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此次全国两会聚焦高质量发展新图景,锚定中国式现代化新方位,尤为世界瞩目。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我特别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部署,将紧扣“教育强国2035”战略目标,以学校“双一流”建设提质增效为抓手,深化科教融汇、产教协同,奋力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作为奉贤区人大代表和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华东理工大学分会会长,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等重要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带领广大会员积极促进国际创新合作,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与统战智慧。
赵玲(上海市政协委员,发展规划处处长):全国两会展现了中国发展的实力与道路自信,擘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作为学校发展规划部门负责人和科技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在肩。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加强学校顶层设计与宏观战略谋划,高质量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制定落实学校贯彻教育强国纲要的实施方案和系列专项行动计划,不断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和教育资源配置结构,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深度协同融合发展,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林绍梁(校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国家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我深切感受到2024年教育改革的显著成效。政府工作报告在2025年工作任务中明确“全面提高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和使命担当。2025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目标为指引,紧紧围绕“四化”战略与“两新两大”发展布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强师行动计划,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和荣誉体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师资,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徐至(化工学院院长):今年的全国两会为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擘画了攻坚蓝图,明确了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令人倍感振奋。我们将紧密围绕学校“四化”战略和“两新两大”布局,以数智化转型为引领,全面提升化工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创新能力。一方面,将加强教材建设与师资队伍优化,推动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将聚焦化工学科前沿领域,加快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杰出人才。我们满怀信心与决心,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教育强国事业,为化工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动力。
张显程(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今年的全国两会备受瞩目,在这承前启后时刻,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交付16架,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成功点火等,这一系列产业与科技突破,既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生动实践,更是新质生产力加速释放发展动能的鲜明注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作为一名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当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基础研究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矢志将论文书写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之中,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新型工业体系建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贡献华理智慧、展现使命担当。
汪军(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通过学习钱锋院士所作的全国两会精神报告,并结合自身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成果,我深刻理解了“汇聚民智、共商国是”的重要含义。在202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为广大高校教师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我们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立足教学一线深耕专业领域,奋力将华理建设成为多学科协同发展、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李大伟(奉贤区政协委员,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的深远谋划。身为高校教师,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国两会精神,深度融入教育强国建设实践,切实履行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职能,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
郑高伟(奉贤区政协常委,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作为高校教师,我深切体会到教育对筑牢国家发展根基的战略意义。报告中提出的“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分类推进高校改革与优质本科扩容”等政策导向,为高等教育工作者锚定了改革方向。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报告中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待遇保障”等具体要求,将有效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为人才培养提供关键保障。我将积极践行报告精神,持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青年学子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
王桐予(商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今年两会依然发挥凝聚民心、汇聚民智的强大力量,聚焦于民生“七有”,委员们围绕就业、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同时也高度关注人工智能、算力革命等前沿科技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的窗口,也为我们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人类正从“马力革命”和“电力革命”迈向“算力革命”,这一变革将深刻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商科研究生,我将继续深耕学习实践,探索前沿科技与专业领域相结合,将个人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