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新花城】华东理工这项脑机接口成果显著提升四足机器人应用潜力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李晓璐 徐舟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浏览量:30

原地踏步,直行,转弯……近日,在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大草坪上,一只大约40厘米高的机器狗,正在根据刘力菲同学的指令走来走去。这位戴着智能头环“遛机器狗”的硕士生是华东理工大学金晶教授领衔的脑机接口及控制团队的一员。她正在进行团队最新研发成果——“面向四足控制的混合现实增强脑-机接口系统”的测试。


“这项研究为机器人控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范式,它通过混合现实技术与脑机接口的深度集成,能够实现对机器狗的高效、稳定的控制,并且能适应多种复杂场景。”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数学学院双聘导师金晶教授说。

根据研究者介绍,传统的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BCI系统进入现实场景后,会面临诸多挑战——依赖PC显示器作为视觉刺激源的它,容易受环境光干扰,便携性也差,这就大大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范围和性能表现。

针对这一瓶颈,金晶老师团队提出一种基于虚实融合控制的框架思维,通过分层异步控制策略,来增强脑机接口系统,使其具有抗干扰、高性能、轻量化、便携式等突出优势。

为克服光干扰,研究团队引入混合现实技术(MR),将视觉刺激直接嵌入到用户的现实视野中,通过MR设备,有效克服了环境光干扰的影响,同时显著提高了信号的识别准确率。

除了抗干扰之外,该系统的便携性和场景适应性也大有提升,为复杂环境下的机器人控制提供了更加可靠和灵活的解决方案。

此外,新系统还集成了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和流畅的控制体验,同时还具备强大的场景适应能力,可以快速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并显著提升四足机器人的应用潜力。例如,在灾害救援中,救援人员就可以通过脑电信号控制四足机器人进入危险区域执行搜救任务。

“强环境光干扰下的高性能表现,轻量化的便携设计,以及广泛的应用场景适应性,这些都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的重大突破。”金晶教授说。

原文来源: 广州日报新花城  |  发表时间:2025-03-19  | 作者:李晓璐 徐舟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