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说谢谢时,老师的回复是:不接受家长的谢谢,相信孩子会站起来,到学校亲自说谢谢……”为了这个“约定”,3月18日,一位学生家长来到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在化工学院实验十二楼,她见到孩子的老师们后,顿时热泪盈眶,一边动情地说着感谢,一边颤抖着展开锦旗,郑重地送到老师们手中。
“紧急救助显担当,真情关怀暖人心。”锦旗上的字字句句,都闪耀出一份真情和真爱。那这面锦旗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图片说明:学生家长向化工学院赠送锦旗
时间回到2023年深秋,一场与死神的较量拉开了序幕,化工学院李同学突发肢体失控、意识混乱,这个曾经阳光健康的男孩,仿佛被命运按下了暂停键。
随即,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启动。
在确认李同学无法继续学业后,化工学院为他办理了休学。李同学返回老家治疗,然而病情迅速恶化,几天后便陷入昏迷,被送入ICU,最终被确诊为罕见病脑炎。期间,学院老师们的心一直揪着,多次联系家长关心病情,并第一时间为学生申请学校临时帮困补助、办理学院萧嘉助学金等等,缓解学生家庭经济压力。
然而,之后的救治并不顺利,李同学病情急转直下,当地医生建议尝试血浆置换。绝望之际,2023年12月4日,家长求助辅导员老师,希望联系上海华山医院专家会诊。
“哪怕只有最后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全力以赴。”化工学院学工队伍在达成共识后,辅导员周夏青连夜发动校友资源联系专家,争取珍贵的加号;次日辅导员郭佳龙前往华山医院排队等候9小时,终于在晚上10点见到专家。一场线上会诊就此展开,当晚就确定了全新的治疗方案。
2023年12月18日,昏迷了37天的李同学奇迹般地苏醒了。2024年1月,他转入普通病房。由于记忆部分受损,辅导员和同学们热心帮助,帮他奔走协调、“拼凑记忆”……
康复后,李同学感慨地说:“亲友和师长的点点关心就像病房窗台上的那盆绿萝,在看不见光的日子里,悄悄把生机一点点续上。”
2024年9月,李同学重返校园,一场爱的接力还在继续。
辅导员老师为李同学量身定制“学业重启计划”,帮助他逐步找回学习状态,适应学习节奏,总是在他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选课阶段,辅导员发现他的课程安排有冲突,于是与教务老师沟通进行课程调整;考虑到他术后需要照顾和定期复查,及时为他办理校外住宿。
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关爱下,李同学也格外刻苦,在复学的第一个学期,交出了一份全科通过的满意答卷。
这场生命的奇迹,由无数双手托起:有家长的彻夜守候,有医者的妙手回春,有教师的如磐初心,有校友不假思索的鼎力相助……
“当学校不止传授知识,更成为托举生命的方舟,这便是大学最动人的模样。”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高艺霞这样说道。
图片说明:学生家长向化工学院赠送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