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华理学子演绎多彩篇章

稿件来源:团委   |作者:吴佳蔚   |摄影:各学院   |编辑:   |浏览量:10

各学院

寒风凛冽,热情如火。这个寒假,华东理工大学70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2000余名青年学子奔赴全国34个省区市,在乡村振兴一线、文化传承阵地、社区服务前沿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万生进千村百企”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行动践行青春誓言。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红色遗迹传薪火,革命精神启新程。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实践团赴陕西省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先后走访郑州二七纪念馆、上饶茅家岭监狱旧址、重庆白公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革命文物研读、红色故事讲述、公益服务体验等形式,触摸历史脉络,解码时代命题,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更新与文化创新,用青春智慧探索历史遗产的活化路径,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自觉与文化担当。

图片说明:实践团走访川陕革命根据地镇巴烈士陵园

双城文创探蜕变,红色精神铸新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文物展品,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实践团赴湖北和云南,以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园和昆明871文化创意工场为样本,展开“双城文创之旅”,探讨老旧工业遗产在城市化与产业升级中的蜕变,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符号,成为城市更新的典范和红色精神的载体。实践团通过公益讲座、非遗体验等活动践行民生关怀,展现历史与现代共生共荣的发展之道,为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城市更新提供更有温度的青年方案。

图片说明:实践团前往昆明871文化创意工场开展调研


担青春使命,展兴乡宏图

归乡筑梦深入生产一线,粮安天下彰显华理担当。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生物工程学院“生生不息向未来”实践团赴黑龙江北大荒米业集团开展实践调研。团队成员深入米业集团的生产车间、仓储基地,详细了解大米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流程,针对产业创新、市场拓展、人才需求等方面与管理人员展开深入探讨。从一粒米到一碗饭,实践团深刻体会到“粮安天下”的责任所在。

图片说明:实践团成员来到北大荒米业集团实验室开展调研

师生结对携手精准帮扶,云端课堂共筑成长之桥。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青团公益”实践团针对寻甸地区教育资源薄弱、儿童心理需求突出的现状,为当地学生量身打造“学业辅导+心理支持+人文关怀”三位一体服务体系。54名经过严格选拔的志愿者通过线上课堂,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学习方法指导及经典阅读分享,除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课程外,志愿者累计开展20余节素质拓展课,服务时长超120小时。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将精心录制的优秀课堂上传至青团公益的公众平台,构建起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库,惠及更多乡村学子。

图片说明:实践团成员开展线上云支教


乡约‘华理’情,感恩母校行

情系母校传薪火,华理故事润心田。寒假期间,数百名华理学子重返高中母校,通过宣讲会、咨询摊位、文创互动等形式,向学弟学妹们讲述华理故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团等前往吉林省四平一中、江西省临川一中、江苏省启东中学等高中母校,围绕华理“化学工程与材料”学科特色、创新创业平台、国际化交流项目等展开介绍。重返母校,从去年台下的“倾听者”到今年讲台上的“引路人”,实践团成员深刻领略到了宣讲的价值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梦想的领航。

图片说明:实践团成员回到四平一中开展宣讲

在安徽涡阳育萃中学,来自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实践团精心准备了涵盖学校历史沿革、教学特色、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和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的宣讲材料,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展示华理的独特魅力。实践团结合当地招生政策与报考情况,与备考学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大学生活精彩瞬间和未来发展,鼓励学弟学妹勇敢追梦。

图片说明:实践团成员展示华理风采


凝微光成炬,集志愿力量

多元暖冬育新芽,凝爱聚力护成长。寒假期间,化工学院、化学学院、生工学院、药学院、材料学院、信息学院、资环学院、物理学院、艺术学院、外语学院、国卓学院等11个学院的20名爱心寒托班志愿者,前往徐汇区湖南街道、凌云街道、虹梅街道、斜土街道、康健街道、莘城街道等办班点开展志愿活动,服务时长累计1412小时。志愿者们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涵盖双语学习、非遗手作、音乐欣赏、科学探秘、生活技能等多个方面,打造STEAM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志愿者们以专业素养与教育热忱,为社区儿童构筑起充满知识与温情的成长空间。

图片说明:志愿者将音乐与诗词融入教学

图片说明: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参与户外活动


非遗创新焕生机,数字赋能探新路

数字赋能候鸟保护,非遗绘梦青春同行。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数学学院“羽翼翩跹,共护归航”实践团前往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以“生态+志愿+非遗+数学”模式,将灰缬非遗技艺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助力候鸟迁徙研究,探索以数学赋能候鸟保护的新路径,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志愿服务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融合,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说明:实践团前往辽宁省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

武蕴新辉传古韵,体教融合谱新篇。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武蕴新辉”实践团携手上海武益多文化公司,探索传统武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实践团深入教学一线,通过辅助武术教学、观摩企业运营,深刻领会“以武育人”的文化价值,在拓宽视野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价值。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武术教育创新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注入新活力。

图片说明:实践团参访上海武益多文化公司


一步一履践初心,一言一行显担当。华东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教育引导华理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铸牢理想信念、铸就担当品格、铸炼吃苦作风、铸成奋斗精神,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先锋力量。

发布时间:2025-02-25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