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之际,沪上高校师生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展现了沪上高校学子的健康风貌与钻研精神。乡村调研、走访群众、深耕实验室、传承非遗技艺……和小育一起来看——
深入大江南北,探寻基层发展脉搏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之治”日常化实践队伍,前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宝华镇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自文社理工医科的10名成员,立足乡土特色与民族文化,贴合时代,面向当地学生开展有关AI、医学、科学、艺术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特色课程。教学之余,实践队伍还充分发挥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科优势,深入基层与当地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开展家访活动,并围绕教育教学、政策帮扶等问题与当地干部、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的524名学子组成230支实践队伍,奔赴全国26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0所县域普通高中开启专项实践行动,在祖国大地上以实际行动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未来教师县中大调研实践团成员2024级化学(师范)专业的赵丽凤和卢丹,来到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实地调研家乡县中的发展现状、倾听县域教育故事。
华东理工大学实践团队探访百好乳品厂旧址
华东理工大学共有700余支实践团队,近2000名师生奔赴乡镇街道、基层治理的第一线,深入体验家乡变迁、感悟时代发展。学校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擦亮计划——焕新传统老字号,擦亮历史文化区”实践团先后奔赴浙江温州和湖南长沙,深入老字号企业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在温州,实践团探访百好乳品厂旧址,走访当地居民和老工人,了解品牌起源与历史,并针对厂区周边街区的历史文化信息开展调研,协助居民将资料上传至“老字号历史文化基因库”,以现代科技助力产业焕新;在长沙,实践团走访“超级文和友”,参观学习其线上营销、IP联动和社交媒体传播等创新产业模式,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老字号”复兴路径。
上海理工大学团委积极组织开展了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返乡,走近城乡基层、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感。1000余名上理青年学子围绕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开展调研实践。
上海商学院依托商科专业及泛服务业学科特色,在“百人·百访·百年老字号”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设计“老字号中的非遗”和“老字号City Walk路线”两个专项。他们在“非遗文化专项”中亲身体验非遗技艺,探索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新路径,打造独特文化体验的研学、旅游路线,让老字号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