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上观】拿下“大厂”offer,华理学子展现“教科书式求职路”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张炯强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浏览量:10

张静轩是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25届硕士毕业生,在秋招期间获得阿里云、阿里控股、华为3个offer,目前已签约阿里云公司。学校就业中心介绍,她展现了“教科书式求职路”。

张静轩选大学专业的时候,还以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什么信息学院编程专业,想都没想直接选为第一志愿,结果开学第一天,惊讶地发现:要去商学院报到?她说:“我心想完了,高中政治的政治、经济、哲学三模块,经济我是避之唯恐不及,基本概念都时常背不下来。中学时,我还觉得经济学‘谈钱’很功利,与我义务奉献、淡泊名利的形象格格不入。”

没想到,她在大学重新认识了商科。通过严谨的计算和逻辑过程,可以通过经济学理论“作出更优决策”,也必须通过分析提出管理启示,具有实用价值,恰好满足她“实现社会价值”的心理需要。

小张同学在校期间努力积累经验

大一,张静轩去麦当劳当服务员,在星巴克做咖啡师,感受学习了大企业的培养机制、营销理念和企业文化。大二学了一点商科基础,她参加了“互联网+”比赛,给迪卡侬做商业计划,参加模拟决策的赛事。大三开始,她学习数据库、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参与了导师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参加了数据分析的各种比赛,并继续实习。大四保研后,她一边在字节跳动实习,还参加了个比赛,一边写毕业论文。

阿里面试官问张静轩:“和你一同竞争这个岗位的,有很多985甚至学历更高的同学。请问你觉得自己有什么特质,让我们会选择你?”她回答:“我在这场面试前,基本上已经有过近10份工作,我的认知不限于校园,比如如何应对客户的需求、工作的压力,以及做最有利于企业的方案等等。”最后,她通过了面试。

张静轩总结,这些有技术门槛的“大厂”工作,都离不开一定的定向努力。如果之前的大学生活一直在“旷野”上撒欢,那一旦想要一份“大厂”的工作以后,就要跑上“赛道”了。

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张静轩时常帮助导师完成项目和研究,大大提升了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她还去leetcode上刷了一些算法题目。终于,她能够回答面试官对自己简历细节挖掘以及逻辑思维和编程题目,之前就拿到了第一份大厂实习。

张静轩介绍,每一场面试都刻意背诵所有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八股,每一段写在简历上的经历都刻意练习了STAR展开叙述的方式,以及可能会涉及的技术知识。她还考出了数据库的计算机三级证书。而此时去练习SQL编程时,她发现已然可以得心应手。

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有一记绝招:大学里不少同学都害怕演讲,张静轩每次演讲都脱稿甚至无稿即兴发挥,锻炼自己“有逻辑地侃侃而谈”的能力。之后再面试时,她就感觉从一个委屈的受试者,变成了一个和面试官真诚谈话的未来同事。

阿里控股、阿里云、华为,是张静轩参加面试的3家企业,拿到了100%的offer收获率。她自信地说:“以前是‘大厂’挑我,这次是我挑想去哪个‘大厂’。”

原文来源: 上观新闻  |  发表时间:2025-01-23  | 作者:张炯强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