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李春忠常委:AI赋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筑牢科研防护屏障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陶婷婷   |摄影:   |编辑:   |浏览量:10

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拥有69所普通高等学校,有力推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实验室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安全可靠的实验环境生态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尤其是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前提。构建系统、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科技创新体系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在今年上海两会的提案中,市政协常委、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春忠聚焦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其强大的数据处理、智能分析和精准预测能力有望重塑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保障科研工作安全、有序推进,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提案分析,传统人工巡检难以对复杂实验环境和众多设备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难以及时发现化学品缓慢挥发等潜在隐患,导致风险累积,增加事故发生概率。现有的安全预警多基于简单阈值设定,缺乏智能动态分析能力,无法准确预测风险趋势,难以为人员疏散和应急处置争取足够时间。

安全风险评估往往涉及到对机械、电器、温度、火灾、噪声、毒物、辐射、化学、实验内容、材料等的综合评估,一般实验人员往往无法完成或做不到全面、正确进行评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人工监督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且很难做到全程无死角覆盖。

此外,安全数据管理与利用存在缺陷。一方面,实验室各设备和系统产生的数据通常存储在独立的数据库中,存在数据孤岛现象,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共享机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专业人才,数据处理效率低下。

李春忠建议,构建智能风险感知与预警体系。由政府推动高校实验室引入AI智能传感器网络,融合图像识别、气体检测、温度与压力监测等多模态技术,对实验室环境和设备进行全方位、实时感知。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模型,根据风险等级自动触发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并通过实验室广播、手机推送等多渠道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确保风险在萌芽阶段就得到有效遏制。

打造AI智慧安全监管平台。开发基于AI计算机视觉的操作行为监测系统,通过对实验人员操作动作的实时捕捉和分析,自动识别违规操作行为,并即时发出警报和纠正提示。同时,利用AI智能排班与任务调度系统,优化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实现安全管理执行与监督的全流程智能化、高效化。

建立安全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中心。由政府牵头,整合实验室安全数据资源,搭建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打破数据孤岛。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安全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挖掘潜在安全风险因素和事故规律。该中心不仅服务于实验室自身管理优化,其分析结果也可供城市安全管理部门参考,帮助城市管理者全面了解区域内实验室安全风险态势,提升城市安全治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强化AI安全管理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支持。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既懂实验室安全管理又熟悉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政府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AI赋能实验室安全管理技术研发,重点攻克智能监测算法优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人机交互友好性等关键技术难题,推动AI技术在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应用。同时也为城市安全治理和执法提供技术与人才保障,促进城市安全管理水平的可持续提升。
原文来源: 上海科技报  |  发表时间:2025-01-16  | 作者:陶婷婷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