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韩一帆委员:“大手牵小手”优化上海高等教育中学科建设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陶婷婷   |摄影:   |编辑:   |浏览量:10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上海市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前两轮教育部一流学科评估中也产生了众多一流学科,成为全国单项冠军。今年上海两会,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韩一帆教授在提案中指出,在形成新质生产力战略背景下,需要更多高质量人才,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如智能制造、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即使在同一学科建设方面,上海市有责任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为国家探索出新的经验,呼应时代的迫切需求。

提案分析,目前,分属教育部与上海市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尚没有形成合力,具体体现在同类学科建设方面,学术水平差异巨大,没有形成上海市内的链式发展。各学校平行发展,资源浪费严重,同质化倾向严重,缺乏差异化,没有具体分工形成特色。

一方面,教育部直属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引领全国,同时受限于体制、资源等限制,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越发困难。主要表现在物理空间受限。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为例,是典型的传统工程学科,由于发展迅速,研究团队人均空间狭小,大型仪器购置及存放严重受制。对于引进人才也缺乏吸引力。生源质量匮乏。受制于资源限制,招生规模也很小,对于后续研究生生源质量影响比较大。

另一方面,上海市实属高校,特别是工程学科,同样以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例,缺乏高质量师资队伍。特别是,上海市在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存在四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然而,除了华东理工大学外,其他授权点化工学科背景的师资力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规模偏小,教学资源不足。短时间内,也无法形成各自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教学条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本科生培养环节的专业实验室,资金投入量大,师资要求高,市属高校几乎达不到要求,体现在本科生毕业生技能水平较差。管理部门对于项目的进展难以判断,往往重立项轻管理,实施效果有限,这些都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事倍功半。

韩一帆建议,上海市教委进行学科建设战略统筹。目前每年上海市教委都投入一定的资源进行一流学科建设。建议学科建设资金分配到龙头/牵头学校具体学科,事前进行系统统筹规划。主要召集教育部与上海市市属高校同类学科负责人及骨干进行面对面协商,一般是A+或A类学科。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大手牵小手”帮助对接,然后进行资源二次分配与优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教学与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互助。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特别是针对上海市先导产业的人才培养,包括教学资源、实验条件、人员配置等,在上海市教委牵头下,进行全市范围内资源配置,避免重复无效的建设。特别是对于传统工程学科建设,资金、空间、人员等投入需求巨大,时间周期较长,日常维护困难,一般地方学校很难达到国务院学位办的培养要求。需要龙头学科牵头,实现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共享,教学人员共享,教学方案共享。

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各个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上海市地方学校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研究方向选题模糊,核心服务目标不清晰,学科内部分工不明确。建议国家一流学科学校委任学科骨干(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到市属高校同一学科任兼职首席顾问,实现人才共享, 进行针对性帮扶。从国家、区域、行业等方面进行分析,打破学校与学校、学科与学科的分化、孤立发展现状,率先在上海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的共赢局面,优化财政投入,培养高端人才。
原文来源: 上海科技报  |  发表时间:2025-01-16  | 作者:陶婷婷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