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对张文清来说,无论有多少重身份,核心身份依然是教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足一线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有多忙,她的年平均授课仍超过140课时。
坚守初心
筑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能感受到您对教育事业满满的爱和对每个学生的爱,我将来要成为像您一样兢兢业业、开拓创新的人。”这是学生对张文清的教学评教留言。
拔尖创新人才如何培养?作为华东理工大学“101计划”负责人,张文清瞄准“四个一流”重点任务,组织课程和教材建设、高校间的课堂互听互学,探索化学领域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开展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分离分析化学”和“分析化学”数智课程建设,以人工智能为支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把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最新进展引入到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老师通过QQ、学习通和慕课多个平台引导、启发我们的学习,AI教学助手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分离分析化学”课上的学生反馈说。
科研育人
潜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克服两校区办学的物理距离,为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利条件?张文清建立了“天然产物教学科研互动研究室”,带领科研团队入驻奉贤校区,指导本科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课外兴趣和特长优势,鼓励引导他们学以致用但不为“学”所限,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竞赛与交流。
作为分析化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她突出思想品德、科研伦理、科学精神教育,用自己的恪守、笃行和爱心影响学生。博士研究生张姝说:“老师对学术的一丝不苟、刻苦钻研和奉献精神都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
不仅如此,她还把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奉献给了科普公益。她组织了多场针对小学生的“小小化学家”活动,还负责上海市分子工程与材料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为高中生拓展科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学生开设的“用化学慧眼探寻文物世界”讲座和实验,开启了化学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之旅。一名高一学生反馈说:“参加活动时,我也可以模拟千年前的丝织品染色,修复文物,做一名小小的文物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