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华理乒乓,扎实奋进续华章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张炯强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浏览量:10

11月21--24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主办,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华东理工大学承办,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分会协办的2024 年上海市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高校组)在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体育馆举行。

图说:2024 年上海市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高校组)在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体育馆举行 采访对象供图

经过4天的激烈角逐,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队凭借扎实的技术和顽强的斗志,赢得了多项荣誉,分别是:乙组(高水平、特长生)女子团体冠军、男子团体亚军,女子双打冠军、男子双打亚军,混双亚军、季军,女子单打冠军、季军;甲组(普通生)女子团体季军,男子双打亚军。

华理乒乓是上海高校体育一张亮丽的名片。“学在华理、追求卓越”的华理学风与体育更高更强永争第一的进取精神高度契合,凝练出华理特有的乒乓文化。

华东理工大学1988年成立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是全国高校最先成立高水平乒乓球队的学校,是“打文化球”办学模式的发源地。1992年始,学校高水平乒乓球队首次代表中国大学生代表队,在法国里昂举行的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中一举夺魁,荣获女团冠军。

1990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分会(简称大乒协)成立,华东理工大学当选为首任主席单位和会址挂靠单位,负责全国高校乒乓球运动的普及、推广和提高。中国大乒协积极推动全国大学生乒乓球赛事发展。从1990年至2021年,华理连续31年担任主席会址单位,每年组织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举办教学、教练、裁判、科研等各级各类研讨培训班:开创了全国高校“校长杯”乒乓球比赛、全国高校阳光体育乒乓球比赛、全国高校“教授杯”乒乓球比赛。

华理率先创设乒乓球 “一条龙”人才培养模式。1994年起,华东理工大学开始积极探索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创建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俱乐部。通过“大、中、小”三个层次后备梯队 “一条龙”建设,实现了以大学生球队为龙头,“大、中、小”三个层次球队后备梯队建设“一条龙”管理模式,使队伍的后备力量源源不断,运动成绩长盛不衰,开创了教育系统内的学校三级训练工作之先河,也是当年国家体育总局所提倡的在全国率先“体教结合”的新尝试,探索“读书打球两不误,文化乒乓双丰收”的大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

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队于1998年开始,在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的平台上亮相,至今仍活跃在这个世界乒乓球顶级联赛的舞台上,并在2012赛季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获得总冠军,创造了乒超联赛首个高校获得冠军的历史。

华理乒乓迄今为止,荣获190余枚国际乒乓球比赛金牌,培养了包括乒乓球世界冠军乔云萍、高军、邬娜、王艺迪在内的众多高水平体育人才,为美国、德国、葡萄牙、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乒乓球队输送多名主教练、教练和主力队员,上海乒乓球队男队女队主教练也均来自华理。华理乒乓为国争光,为城市添彩,让华理体育事业发展、体育育人成效更上新台阶。2023年,学校与上海市体育局签署运动队联办协议,被授予“上海市优秀运动队联办单位”荣誉称号。在2023年8月举办的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由华理负责组队的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队强势包揽全部7个项目的金牌,连续两届蝉联大运会乒乓球项目“全冠王”,创造了属于华理的乒乓荣耀。同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华理乒乓助力上海代表团获得校园组乒乓球9金、4银、2铜的优异战绩。

谈及华理乒乓队多年来长盛不衰的秘诀,曾为大运会中国代表团乒乓队领队、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多年来坚持打符合运动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文化乒乓球’,”“我们的教练团队,几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地带着队伍,将这些运动员的成长放在首位”。正是这种“扎扎实实将符合运动规律的事做好”,不走捷径的“最笨的模式”成就了数代华理乒乓人的荣耀。

培养人才、科学刻苦训练的背后离不开教练团队的辛勤付出,两位功勋教练臧玉瑛和黄金建多年坚守执教一线。其中,臧玉瑛老师从1982年来到华东理工担任乒乓教练以来,四十年如一日,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教学工作量约为每年4500课时,“同事们经常说很少见到我,那是因为我不是在球馆,就是在去球馆的路上”。从1992年法国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开始,到1993年美国布法罗大运会再到今年成都大运会,驰骋大运会赛场的选手不断更迭,而她始终坚守在球台后的教练席。

华理青年教师马越斐,作为华理乒乓球体教融合模式培养出的优秀典范,与大运会有着14年情缘,先后以运动员和教练员身份6次出征大运赛场。在大运赛场上她曾经获得4届乒乓球比赛的冠军,收获了成长、见证了转变,现在她带领着队员们努力拼搏、勇敢逐梦,“在挑战极限中突破自我,在挥洒汗水中激扬青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是属于我自己以及世界上每一个为梦想挥洒汗水、激昂青春的大学生的专属记忆”。

原文来源: 新民晚报  |  发表时间:2024-11-26  | 作者:张炯强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