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发展成就巡礼】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生态,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师资队伍建设巡礼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党委宣传部   |摄影:相关单位   |编辑:   |浏览量:384

相关单位党委宣传部

人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自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新增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新增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137人,国家级人才总量增加近2倍,新增省部级人才计划249人。

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师资队伍建设可圈可点的成绩背后,是华理近年来构建的“人才强校”战略。

顶层设计,改革激发人才活力

华东理工大学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秉持“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暖心留才”的理念,构建“引、育、留、用”四位一体的全链条人才生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围绕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学校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机制;围绕激发教师发展动力,学校深化职称职级和绩效分配改革;围绕学科建设需要,高标准引用人才;围绕教师的成长需要,优化师资成长生态。一系列人才工作相关的改革,彰显了学校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特聘研究员”计划是华东理工大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该计划破除了任职年限等束缚,帮助优秀的青年人才尽快脱颖而出。青年英才培育计划是学校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创新行动,该计划为青年人才搭建海内外高端学术交流平台,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开展国外访学研修,支持教师产学研践习,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此外,学校还创新博士后工作机制,新增博士后流动站 4个,在站博士后人数增加59%,博士后成为重要师资来源,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占全校比例65%,留校博士后占引进师资比例48%,其中44%受聘特聘研究员岗位,青年人才逐渐成为学校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

华东理工大学强师行动计划启动

在2024年的第40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校启动了“强师行动计划”。根据该计划,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长聘-预聘岗位体系改革,建立健全以杰出教授、讲席教授、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为代表的新型人才岗位体系。深化职称职级评聘改革,突出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导向,完善以代表性成果和发展性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强化职称结构顶层设计,完善分学科评聘机制,探索学科型研究员制度,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才。深化薪酬体系改革,赋予学院更大自主权,建立规范化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相应的薪酬调整机制。构建教职工荣誉体系,加强校级教职工荣誉表彰项目制度化、体系化建设,加大优秀教师典型选树表彰力度。不断完善“汇贤人才”体系,围绕“两新两大”战略完善“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着力引育学科重点发展领域人才,超常规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健全学校引导、学院主导、部门配合的协同引才机制,发挥“伯乐”引才荐才作用,促进学科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对接,集聚天下英才。

厚植沃土,青年人才迅速成长

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改革举措,是推动学校人才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教师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创造了条件,优秀青年人才在华理这片沃土上迅速成长。

2015年,在华理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的姜庆超刚刚毕业。9年后,他已成长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德国洪堡学者、上海市浦江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入选者。

谈及自身的发展,姜庆超将其归功于华东理工大学对青年人才的重视以及不断完善的人才体系。他表示,“得益于学校和学院领导的支持,毕业后我去了加拿大、香港和日本等地访学。在科研的起步阶段,我获得了学校青年英才培育计划的资助。感恩学校、学院为我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平台”。谈及未来,姜庆超表示将努力上好课、带好团队、教好学生,坚守做一位“好老师”的初心。

在华理,青年人才迅速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2023年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获得者张琦,2016年还在华理化学学院读博士一年级,2023年已经回到华理,成为一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期间,他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攻读博士后,师从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伯纳德·L·费林加院士。

谈及在华理的快速成长,张琦表示,“华理提供的一流平台和学术氛围,是吸引我回到母校的源动力。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为我们年轻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国际化、多元化的平台基础和工作环境,也促进了我们青年教师与国际专家的深入交流,更快更好地使科研成果获得国际认可”。谈及未来的发展,张琦表示将脚踏实地,做原创性的、有特色的基础研究工作,探索动态化学与智能材料科学前沿,促进学科交叉和应用拓展,服务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从读博士到回到华理做老师,姜庆超、张琦只是众多青年英才的一个缩影。“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建好高校教师发展平台,支持青年教师成长。”在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下,多名青年学者在培育成长中实现精彩蝶变。

提质赋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为拓展海外优秀青年引进渠道,校长轩福贞带队在荷兰开设招聘宣讲洽谈会,学校举办多场“汇贤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邀请海内外各学科领域的青年才俊参会交流,也为华理招才引才畅通了渠道。

“碳中和技术”青年学者论坛主旨报告

德育为先,修身为本。为了给新入职教师扣好教育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学校连续多年开展新进教师岗前培训,今年10月,校长以“以育人为志业 做新时代教育的践行者”为题讲授“开班第一课”,结业仪式上,校党委书记蒋传海作专题辅导报告,并为新进教职工代表颁发结业证书。“仪式感” 满满的“入职第一课”让新教工深切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与重视,坚定了理想信念和育人初心。

校党委书记蒋传海为新教职工颁发结业证书

校长轩福贞带领新教职工进行入职宣誓

发扬“传帮带”传统,开展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举办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师节庆祝大会、教师入职、教师荣休等重要活动……从入校开始,新进教职工在教学、科研、比赛中成长蜕变,在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中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

教育部网站专题报道学校“五个强化”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网站专题报道学校“四个注重”扎实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榜样引领,见贤思齐。学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科学家精神,扎实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加强优秀教师典型选树表彰和宣传力度,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开展师德涵养培育,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形成了争做“四有”好老师、成为”大先生”的良好氛围,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一批优秀团队和教师典型。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从共和国化学工程师的摇篮,到新时代科技创新和拔尖人才培养一流高地,学校始终将人才资源视为学校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立德树人的第一资源、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战略,面向未来,学校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和荣誉体系,汇聚天下英才,造就新时代高水平师资,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发布时间:2024-11-29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