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承办上海高校研究生导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科工作坊

稿件来源: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作者:周静 孙希彤   |摄影: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   |编辑:   |浏览量:10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

11月21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共同承办的2024年上海高校研究生导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科工作坊——生物工程学科专场顺利举行。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兼学位办主任杨颉教授,我校副校长赵黎明教授、上海生物制造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许建和教授、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刘琴教授出席。工作坊包括主旨报告、专场经验分享报告及微论坛等3个部分,面向全体导师网络直播,在线参加研修人数超过300人。本场工作坊由研究生院副院长郁惠蕾教授主持。

会上,杨颉为工作坊致辞,他指出研究生是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先锋力量,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工作坊的举办是上海市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促进导师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期待与会导师互相借鉴交流,总结经验,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成果,助力上海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片说明:杨颉处长致辞

赵黎明作了题为“道器合一,生物工程创造美好未来”的主旨报告。他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建立我国第一个抗生素制造工学专业以来生物工程学科近7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强调了学科秉承“道器合一”理念,始终面向学科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我国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物制造领域和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精英、行业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产出了大批具有引领性和显示度的创新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行业发展和产业进步。接下来,学科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高质量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不断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特色优势水平,优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加速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与强大的技术保障。

图片说明:赵黎明教授作主旨报告

许建和作了题为“浅谈如何做导师”的经验分享报告。他结合指导研究生的经历,从导师与课题组的自我建设、课题组的日常管理与文化建设、研究生的科研指导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他还分享了导师该如何苦练自己的本领,提升导师的能力方面的经验,强调导师要在学术引领、品德塑造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全方位地关心和指导学生,助力他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说明:许建和教授作经验分享

刘琴作了题为“面向生物医药发展需求,探索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的经验分享报告。面向上海市生物医药先导产业需求,我校生物工程学科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之路。通过加强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开发系列校企联合专业课程、实践基于校企联合攻关的项目育人模式,70年来,我校生物工程学科已为生物医药领域培育出1万余名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国家乃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图片说明:刘琴教授作经验分享

在“微论坛”环节中,与会嘉宾围绕“打通科技、人才、产业创新链条,促进生物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就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产教融合卓越工程师等研究生导师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享,为研究生导师更好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图片说明:与会专家进行讨论交流

图片说明:研究生导师线下观摩研修

发布时间:2024-11-25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