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食品生物技术大会在上海举行

稿件来源:生工学院   |作者:王玮、闻格   |摄影:生工学院   |编辑:   |浏览量:79

生工学院

10月25-27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承办的第五届全国食品生物技术大会在上海举行。本届大会以“智能生物制造赋能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4位院士、90余名专题报告专家以及来自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界和基金投资公司的代表等共计6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现代食品生物技术领域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促进生物技术和食品相关产业的交叉融合。

图片说明:第五届全国食品生物技术大会现场

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于学军,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宏翔,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科研管理部部长杨新泉等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赵黎明主持。

图片说明:轩福贞校长致辞

轩福贞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华东理工大学始终秉承“国家所需、华理所向”的理念,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需求,聚焦“双碳”目标,全面实施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两新两大”战略,并以“智能化、数字化”为重要抓手,加速推进“双一流”建设,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学校在生物工程领域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有力支撑了高水平生物技术科技创新。希望以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搭建起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和多维度切入的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学术资源,广交学术人才,与各兄弟院校、同行专家一道,为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说明:陈坚、张宏翔、邵薇、于学军依次致辞

陈坚代表大会组委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强调,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和紧迫的国家发展任务,积极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生物与食品在科学、技术、产业等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交叉与融合,希望代表们能够充分交流、加强合作、启迪智慧、憧憬未来。张宏翔在致辞中指出,智能生物制造融合了生物学、工程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为食品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本次大会,能够深入交流学术思想,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食品生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食品产业和国家战略。邵薇指出,我国食品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要坚持科技创新,以产业转化的双轮驱动需求为牵引,在产业实践当中不断地发展并引领学科的发展,希望本次大会通过在场多领域专家的研讨和交流,碰撞出更多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技术。于学军指出,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智能生物制造和生物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发展应用,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积极建言和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地实施,共同推进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

图片说明:谢剑平院士作报告

图片说明:陈坚院士作报告

图片说明:谢明勇院士作报告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谢剑平院士以“植物生物制造—挑战与探索”为题,介绍了以植物为底盘细胞具备的特点、优势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团队做出的探索和贡献。他表示,要承担起植物合成生物技术理论与技术创新,构建多元化高效植物底盘的创制利用,通过工程化、智能化平台构建,实现生物制造的系统集成。陈坚院士对“未来食品与生物制造”进行了详细介绍,指明中国未来食品科技的定位目标和愿景,即要有整体的发展优势,抢占制高点,塑造食品未来生产新方式,制造新模式、加工新方向和防控新系统,高质量替代传统的食品制造方式。谢明勇院士分享了“食品制造科技热点与发展趋势浅析”,对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加工、储藏、运输当中的食品组分变化,食品营养代谢当中的组分进行研究,提出要根据我们的基因水平、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等方面的评估,合理的设计饮食结构,寻求个性化的营养发展。

图片说明:张立新、魏东芝作报告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张立新教授以“从交响乐到卟啉智能制造”为题,分享了卟啉等物质合成生物制造的颠覆性创新工作,畅想了未来智能生物制造发展和研究方向,介绍了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道器合一,服务农医”的理念。生物工程学院魏东芝教授做了“合成生物学赋能生物产业新质生产力”的主旨报告,介绍了生物催化剂创制、细胞工厂创制和生物过程工程强化等三大技术平台及其学术与应用突破,重点介绍了标志性产业化成果在医药、农药及食品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

大会共设6场分论坛报告、2场青年学者论坛和1场研究生论坛,内容涵盖合成生物学与未来食品、食品酶工程与新资源食品、精准发酵与食品制造、微生物学与食品安全营养、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智能、食品生物产业发展战略、食品生物企业的创业与创新等多个领域,学者们切实关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应用生物技术推动食品产业进步、如何发展食品科技丰富生物产业内涵,彰显出浓厚的学科交叉融合特色,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发布时间:2024-10-28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