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新花城】“人工智能背景下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论坛”在华东理工举办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李晓璐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浏览量:10

10月12日,“人工智能背景下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举行。8位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领导和资深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研讨。各大高校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以及特邀嘉宾,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主要负责人,教学、科研副院长,重点智库基地负责人及师生、校友代表近200人参加论坛。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蒋传海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正在向建设具有鲜明理工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学校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发展态势,充分发挥学校化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以及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优势,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不断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努力开创学校新文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题为“新文科建设的宏观态势与重点任务”的报告中,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山东大学原校长樊丽明指出,新文科建设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并对“什么是新文科”“为什么建设新文科”“如何建设新文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樊丽明认为,新文科建设的未来走向将进一步聚焦文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需求,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革命的新形势,围绕育人的新文科和科研的新文科双重任务,着力构建中国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从而推动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黄有方以“人工智能赋能文科教育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进行了报告。他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动态、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背景下文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三个议题进行阐述。他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已经对文科教育产生了颠覆性影响,甚至正在重塑文科教育。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新文科教育可以从博学转向慎思、从专学转向通学、关注科技发展、学习新技术工具、专业文科教育精品化五个方面实现变革,着重培养学生超越人工智能的文科技能和沟通情感思维的能力。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作了题为“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逻辑与路径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他认为新文科建设与全人培养、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相契合。新文科建设不是“牌子”,也不是“帽子”,而应该是沉甸甸的使命。他从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面临的五大现实瓶颈出发,提出内化与外化两种路径。最后,他对东莞理工学院新文科建设的探索经验进行了分享,并强调对于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来说,文科教育是主要的软实力,是关键的巧实力,是硬实力和锐实力的支撑。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大城市学院原校长罗卫东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报告。他从数字社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传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数字化转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已经进入数字化新阶段,社会科学家需要与数据科学家进行紧密合作,从融合数字技术,打破学术分野两方面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范式和体系进行创新和构建。最后,他对浙江大学和浙大城市学院的探索进行了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秘书长陈华珊,同济大学文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刘淑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安全计算实验室主任董青岭,以及华东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周玲等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计算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及新文科基础设施建设”“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方略思考”“面向未来的新文科数字基础建设计划:范式转型与实验室联盟网络”“理工优势高校文科发展的战略思考与交叉融合发展模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和探讨。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阎海峰对论坛进行总结时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理工科大学如何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深入地讨论与交流分享,为理工科大学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新文科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路和策略。华东理工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在新文科建设的新征程中,将进一步基于国家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探索创新,以人工智能为翼,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各相关专业的深入融合,以更为先进的数据支撑、算法支撑、智能支撑完善研究成果,为实现新文科建设的育人和科研目标,贡献华理智慧,形成华理模式。

原文来源: 广州日报新花城  |  发表时间:2024-10-14  | 作者:李晓璐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