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人工智能背景下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论坛

稿件来源:人文社会科学处(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作者:文科处   |摄影:莫辉、文科处   |编辑:   |浏览量:10

莫辉、文科处

10月12日,人工智能背景下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举行。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蒋传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山东大学原校长樊丽明,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黄有方,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大城市学院原校长罗卫东等8位知名高校领导及资深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主题展开了研讨,论坛由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阎海峰主持。

蒋传海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此次论坛是在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以及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的指导下举行,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学校新文科建设高质量发展。作为新征程上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建校72年以来,华东理工大学在强化工程特色教育的同时,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布局建设人文学科。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四新”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决策部署,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协同育人,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加强创新研究等方面积极探索建构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的有效路径。他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正在向建设具有鲜明理工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学校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发展态势,充分发挥学校化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以及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优势,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不断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努力开创学校新文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说明: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蒋传海致辞

在题为“新文科建设的宏观态势与重点任务”的报告中,樊丽明指出,新文科建设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并对“什么是新文科”“为什么建设新文科”“如何建设新文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她表示,自2018年8月全国启动“新文科”建设以来,全国各地各高校各教指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原则,系统谋划新文科建设,大力推动新文科实践和理论创新。新文科建设的未来走向将进一步聚焦文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需求,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革命的新形势,围绕育人的新文科和科研的新文科双重任务,在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中国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从而推动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图片说明:樊丽明作报告

黄有方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动态、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背景下文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三个议题进行阐述。他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已经对文科教育产生了颠覆性影响,甚至正在重塑文科教育。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新文科教育可以从博学转向慎思、从专学转向通学、关注科技发展、学习新技术工具、专业文科教育精品化五个方面实现变革,着重培养学生超越人工智能的文科技能和沟通情感思维的能力。

图片说明:黄有方作报告

马宏伟作了题为“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逻辑与路径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他认为新文科建设与全人培养、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相契合。新文科建设不是“牌子”,也不是“帽子”,而应该是沉甸甸的使命。他从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面临的五大现实瓶颈出发,提出内化与外化两种路径。最后,他对东莞理工学院新文科建设的探索经验进行了分享,并强调对于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来说,文科教育是主要的软实力,是关键的巧实力,是硬实力和锐实力的支撑。

图片说明:马宏伟作报告

罗卫东从数字社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传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数字化转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已经进入数字化新阶段,社会科学家需要与数据科学家进行紧密合作,从融合数字技术,打破学术分野两方面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范式和体系进行创新和构建,分享了浙江大学和浙大城市学院的探索与经验。

图片说明:罗卫东作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秘书长陈华珊,同济大学文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刘淑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安全计算实验室主任董青岭,以及华东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周玲等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计算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及新文科基础设施建设”“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方略思考”“面向未来的新文科数字基础建设计划:范式转型与实验室联盟网络”“理工优势高校文科发展的战略思考与交叉融合发展模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和探讨。

图片说明:陈华珊、刘淑妍、董青岭、周玲等4位专家作报告

论坛最后,阎海峰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理工科大学如何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深入地讨论与交流分享,为理工科大学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新文科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路和策略。华东理工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在新文科建设的新征程中,将进一步基于国家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探索创新,以人工智能为翼,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各相关专业的深入融合,以更为先进的数据支撑、算法支撑、智能支撑完善研究成果,为实现新文科建设的育人和科研目标,贡献华理智慧,形成华理模式。

兄弟高校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以及特邀嘉宾等20余人参加开幕式和论坛研讨。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主要负责人,教学、科研副院长,重点智库基地负责人及师生、校友代表近200人参加本次论坛。

发布时间:2024-10-14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