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校园杂志】上好安全课 管好实验室 办好安全学——华东理工大学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教育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狐若辰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浏览量:10

9月中旬的上海高温不减,老师们顶着骄阳来到华东理工大学逸夫楼会议室,兴奋地讨论起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话题,说到激动处,引发笑声阵阵,气氛热烈而融洽。

图片

几位专家、两个电子屏、一张宽敞圆桌,记者赴华东理工大学的国家安全教育采访行就这样开始了。

思政课上讲安全,《绿色中国》获“好评”

“作为消费者,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既然视频添加剂有风险,那能不能别放添加剂?如果从绝对安全的角度来说,当然是不吃任何添加剂为好,但为什么还是要放添加剂呢,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有好处,可以吃到更丰富、更便利的食品。”

2021年4月14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高端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办。

这是华东理工大学《绿色中国》课程中的《绿色食品与健康中国》一课里的内容。《从“人定胜天”到绿色中国——生态文明“中国之治”的历史演进》《绿色化学:“分分”的绿色之旅》《绿色食品与健康中国建设》《绿色化妆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一节节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思政课程,不仅整合了学校主要院系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专业元素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而且贴近生活,富有现实意义,激发学习兴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与好评。如生物工程学院教师张春月的《绿色食品与健康中国》,从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讲起,提出“你会看食品配料表吗?”“是不是以前的食品就更安全?”“为什么食品安全事故越来越多?”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食品安全,懂得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蓉介绍,作为上海市首创的“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的组成部分,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仕菊教授牵头负责的《绿色中国》课程,被评为2020年度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分两季,“想选《绿色中国》课程的同学非常多,不仅是本校,许多外校学生也纷纷给出‘好评’。目前,该课程已经覆盖32个高校,6200余名学生。”第二季《绿色中国》在第一季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与深化,再次取得良好反响。

“误入缅北诈骗集团,还能逃出来吗?”“AI换脸涉及哪些法律知识?什么样的换脸是违法的?”……学校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一专多兼”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成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在《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专章中,讲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统筹各领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等内容,开展小组研习;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间谍、缅北诈骗、种子盗卖、AI换脸等案例。学生们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研习效果也好。”回忆起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吴蓉仿佛又置身于大家一起学习讨论的热烈氛围中。

在其他章节中,则有机融入国家安全不同领域的相关知识,如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等。据了解,华东理工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成功获批“2024年上海市级重点课程”。

吴蓉说:“我们的思政课程不仅教授书本内容,还积极开展联动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知识边界。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党支部与上海机场边检站执勤二十三队党支部共建,邀请边检一线人员给学生上国家安全课,带领学生赴边检一线实践,扩展了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场所,让师生真切感受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设立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聚焦国家安全加强智库建设

华东理工大学积极拓展学科布局,加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丰介绍,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参与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认证工作,参与学科设置准入门槛、重点研究方向等工作;2019年自主增设“社会安全治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安全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4月15日,学校以“安全伴我行,时刻牢记心”为主题,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

2019年4月,学校成立新时代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将智库建设与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聚焦国家安全相关领域,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陈丰表示,智库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机械与动力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聚焦“科技安全”“城市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三个研究领域,邀请从事关键基础设施可靠性研究的涂善东院士、从事生物安全领域研究的赵黎明教授等知名专家加入。

截至目前,智库撰写并提交决策咨询报告100多篇,其中50多篇获批示或被录用。围绕“超大城市危险化学品管理”提交决策咨询报告,相关成果获上海市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一等奖,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类)专项等重要科研项目。

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让中国的科技走得更快更稳更安全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华东理工大学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为国家先后培养了40万余名毕业生,被誉为“化学工程师的摇篮”。华东理工大学安全办主任徐宏勇表示,“工科人才不仅要有创新能力,而且要有把公众的安全、健康、福祉放在首位的价值观。”实验室安全蕴含的科技安全、生物安全、网络安全等知识,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徐宏勇用幻灯片展示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有关情况,细致介绍屏幕上的一组组数字。“华东理工积极推进数字化治理,校内实验室化学品清单一目了然。华东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化学品系统累计录入化学品41万瓶(2.2万种化学品),每一瓶化学品都明确了空间位置和时间。化学品台账25万笔,累计为师生录入节约时间12.5万分钟。数字化治理实实在在为师生节约了经费与时间。”徐宏勇表示,高校对实验室安全风险的防范化解先行先试,“标准要拉得高一些”。

2023年4月15日,华东理工大学开展据实场景式实验室化学品泄漏应急演练,应急队员穿戴好呼吸设备,准备进入“未知化学品泄漏现场”。

当屏幕上出现一组防护面具穿戴对比图时,徐宏勇说:“现在很多影视作品和宣传教育中的防护面具穿戴方法都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传播错误的知识。当学生被误导时,我们应该及时纠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进而确保科研安全。”

华东理工大学积极推广“科技安全”数字化治理经验,为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复旦大学高分子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20家高校科研园所及科创园区提供治理经验,获评上海市首届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报告奖励机制最佳实践创建优秀案例。

此外,学校持续推进实验室EHS(环境、健康、安全)教育,实现线上安全培训全覆盖,“其中网络安全、保密安全、实验室安全等课程累计学员4万余人,访问量达40余万,覆盖面很广。我们基于EHS实训中心,开展实验教学实验中心、新入职教师、本科生的线下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如本科生公共选修课《实验室安全概论》、研究生实验室安全课程等,还会开展气体安全案例分析、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专题教育。”徐宏勇说,“实验室安全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得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减少化学化工安全事故发生,让中国的科技走得更快、更稳、更安全。”

徐宏勇主任的话音刚落,会议室外敲门声响起。进来的是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烈日似火,他刚参加完学校新生军训分列式大会,一听说这里有国家安全教育的“圆桌会”,还未来得及换下身上的军装,便风尘仆仆赶来。

沈海涛表示,学校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他细细列举起学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实践:牵头成立“上海浦江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研究联盟”、录制国家安全主题系列网络思政课、开展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志愿者进社区”活动……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师生前往被誉为‘东海第一哨’的奉贤海湾女子民兵哨所进行参观学习。老师和同学们实地参观国防知识展馆,从核安全的挑战到资源的守护,再到周边安全,每一幅图片、每一件展品都让大家深受震撼,更为强大的祖国感到自豪。”

“还有外国语学院以苏州河畔citywalk形式,沿途参观邮政博物馆、上海总商会旧址、四行仓库纪念馆等多个历史遗址,并通过多语种方式制作图文并茂的plog分享到自媒体平台,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动实例。”

沈海涛表示,下一阶段,华东理工大学将继续依托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在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完善案例库建设及推动智库品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提升学校在国家安全领域学科和智库的建设能力及社会影响力。‍

采访虽然短暂,但所触及的丰富内容以及学校师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给记者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华东理工大学引导师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落实落细,这是校训“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生动诠释,更是高校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肩负的重要使命与责任担当。(配图均由华东理工大学提供)

原文来源: 平安校园杂志  |  发表时间:2024-10-09  | 作者:狐若辰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