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聚能 新质领航”为主题的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今天(9月24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开幕。开幕式上,颁发CIIF大奖以及CIIF工匠奖。复杂高浓度溶液原价态原形态原相态实时监测仪(同济大学)、基于微流场反应技术的生物基材料及专属设备(南京工业大学)等十个项目获CIIF大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等3个团队或个人获CIIF工匠奖。作为工博会科技创新展中的常设展区,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在约8600平方米空间内展示75所高校精挑细选的615项科技创新成果,展现高校的创新策源能力,并进一步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第24届工博会高校展区现场
首次尝试按专业领域进行布局 五大领域成果在集中展示区分类展示
二十余载栉风沐雨,二十余载砥砺前行,在国内外参展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工博会高校展区自创设以来不断发展创新。
今年共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参展高校70所,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43所,占比达到61%。按地域分布来看,上海地区高校20所,外省市高校50所。另外还有5所国外高校参加。
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使命,今年高校展示方式进行了一些创新探索:首次在集中展示区按专业领域进行布局,围绕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五大领域进行集中展示,由43所高校共同呈现。
在传统特装展示区,27所高校以校为单位独立布展并展示推介,展现高校重大科研进展和服务社会的重大应用成果。
今年展会现场还设置国外高校专区,以及会场区、活动展示洽谈区等功能区域。此外,今年还继续通过高校科技成果数字化展示平台,以及工博会官方线上平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5+365”常态化展示。
大量原创性突破达到世界前沿水平 立足服务国计民生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高校参展的很多亮点项目均在关键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
北京大学参展项目瞄准打造高性能小型化的芯片原子钟,产品100%实现自主可控,全面提升我国芯片原子钟领域的创新能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解决了特深井科学钻探井下动力驱动难题,缩小了我国科学钻探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研制成功的关键部件和复合材料可应用在深地科学钻探和油气钻探领域,将大幅度提高油气钻遇率,降低勘探成本和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展出的量子点编码微球、检测仪和配套疾病标志物的蛋白/核酸多指标检测试剂盒等系列产品,已获得5项中国NMPA医疗器械注册证和10项欧盟CE备案,为提高体外诊断技术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学校还展出了“开拓二号”深海采矿车,今年6月,该采矿车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深海试验,并获得200多公斤多金属结壳、结核等深海矿石样品,还在无人操控条件下,实现了在深海复杂海底沿大曲率路径自主行进。
随着超高清视频技术的普及,视频图像的分辨率大幅提高,每一帧图像都包含更多的像素点,从而带来了更大的数据量。这些高清视频在提供更清晰、更细腻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显著增加了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压力。复旦大学“视频图像处理器IP核”项目,在ISP处理器、视频编解码处理器和AI处理器推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实现了ISP参数的实时在线搜索,同时显著提升了图像质量。相比国内外最新超参搜索的研究成果提速400多倍,广泛应用于图传、航天等领域。
同济大学依托团队在光谱学基础理论和元器件组件、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原始创新,实现污染防治高端仪器从0到1突破,助推重要国计民生产品等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该实时监测仪也是目前国内外唯一能秒级完成化学物种原价态、原形态、原相态高浓度测定的仪器,可将工业液体组分浓度的测定时间由2-4小时缩短到6-8秒,相对误差小于10%,还可准确获知其价态、形态和相态。就像智慧大脑一样,能在微观化学过程通过深度数字化技术来综合分析工业过程中的微观化学信息,并实时优化调控关键工艺参数,干预微观化学过程,从源头提高资源转化率、协同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该成果已在多个行业广泛采用,可帮助企业削减50%-80%污染物。
东华大学形成了高性能卫星大型可展开柔性金属网反射面天线关键材料设计、生产、产业化、应用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成果,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口径10米以上收发共用星载天线的国家,并创造了多项国内外首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带来的先进复合材料三维织造技术与装备,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大尺寸、复杂结构、高强度的复合材料构件提供了新工艺、新装备,契合当前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轻量化、高性能的发展需求。
南京工业大学带来的“基于微流场反应技术的生物基材料产品体系开发及其产业化”项目实现了棉籽油、地沟油等生物质资源对石化资源的替代,完成了生物基聚氨酯(BioPU)在隧道建设、工程防腐、绿色建筑、电子灌封、家居医护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的发展,为聚氨酯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示范。
在“顶天”的同时,高校科技创新不忘“立地”,深切关注民生所需。
南京大学的“重组弹性蛋白凝胶”可控性强、生物相容性好,可降低免疫反应风险,在再生医学(骨修复、口腔修复等)和医美行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目前,中试已成功将类弹性蛋白的产量提升至每升500mg,奠定了规模化生产基础。
华南理工大学研发的全自主机器人超声系统,实现了在无人工辅助的情况下对甲状腺区域的精准扫描,并能准确识别出恶性结节,有效解决了甲状腺目标定位的难题,填补市场空白。
暨南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发现白细胞介素IL-27可以直接靶向并促进脂肪细胞棕色化和产热,通过燃烧脂质以减轻肥胖、改善2型糖尿病,启动了IL-27原创靶点的创新药物研发,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
上海大学研究团队发现AAV(腺相关病毒)能够高效地递送基因到皮肤组织,同时发现递送相关基因能够有效促进毛发生长和创伤愈合,这为脱发和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也首次证明了基因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以及医美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
在工业领域,高校科技成果也是大显身手,它们服务各大行业的科技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武汉大学将InSAR与北斗两种技术互补融合,针对地质条件复杂、形变监测项目众多、监测区域广等问题,实现了对高分辨率SAR卫星监测,不仅监测过程更加简洁高效,还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华北电力大学团队近八年来一直围绕高压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封装及可靠性开展研究,推出的“PCT-2000功率循环测试装备”具有高可靠性、高精度、高适应性以及高拓展性的特点,为蔚来汽车、华为等企业提供了全套测试和解决方案。
江苏理工学院突破了天然气长输管道阀门创新设计、加工制造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系列天然气长输管道阀门并进行产业化,与国外同类阀门产品相比,阀门质量减轻了30%左右,噪声降低了20%左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在核电、危化品储运等高安全需求的行业中,压力容器一旦受破坏,就可能造成重大的公共安全事件。华东理工大学提出了基于系统安全理念的超压泄放装置设置准则,研发了快速响应、升压速率可调的大流量超压泄放装置试验平台,打造了“高安全性承压设备超压保护装置”,近年来相继为秦山核电站二期、岭澳核电站二期、红沿河核电站、福清核电站、宁德核电站、阳江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提供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超压泄放产品,还成功应用于巴基斯坦K2、K3项目,被列入2021年度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清单,促进了行业的创新转型升级。
华东理工大学在第24届工博会高校展区现场展示高安全性承压设备超压泄放装置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团队针对高端装备加工过程中的润滑材料核心技术和关键添加剂缺失及其产品循环利用的问题,从“基础油-添加剂-配方产品-循环再生”四位一体全方位开展研究,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解决当前润滑材料生物降解性差、稳定性不足、环境污染、处理难度高等问题,累计形成切削油稳定性配方1500多个,开发高效配方产品60多个,先后在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等100余家企业实现了应用产业化或示范应用,实现了清洁切削技术完备化、规模化、国产化。
互动交流旨在全力促进成果转化 一系列促进对接的“务实”活动集中推出
“务实”是工博会高校展区多年以来的工作特点,今年高校展区继续加强政产学研的碰撞和交流,开展大量的对接活动,最终的目标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贯穿全年的“创智汇”系列活动基础上,高校展区继续推出“创智汇∙工博会篇”路演活动,9月24-28日期间将分专业领域开展9场高校参展项目路演,共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8所高校的62个项目组参加。
与往年一样,今年主办方积极组织线上线下专业观众参观高校展区,与工博会组委会办公室、长三角地区地方科技局等紧密合作,发布地区及企业的技术需求,实现供需双向互动。有所不同的是,今年还将联动宝山区面向参展高校开展“宝山杯”大学生创新大赛专场宣讲会,并介绍宝山区“先投后股”试点等政策,吸引各大高校项目来沪落地。
促进科技服务部门更加关注高校科技成果,本次高校展区将组织专业的技术中介机构、投资公司、金融法律服务机构等深入高校展区“淘金觅宝”,组织技术经理人“高校淘展”等,同时开展高校技术经理人专题培训,充分调动技术中介方的积极性,并主动推介高校参展项目。
一系列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也将在高校展区举行,这些项目都在历次工博会平台上推介过。
理论方面的深入交流也将启动,高校展区精心组织国内外参展高校就科研合作、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等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为后续的改革进行铺垫和准备。
此外,高校展区也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为本市基础教育提供平台,开展“科技赋能,科创未来”静安区青少年科创教育成果展示,充分发挥“工博会”高校展区溢出效应,为青少年提供最生动的科创课程。
据悉,作为我国以中国冠名的、历史最长的国家级工业展会之一,本届工博会将于2024年9月24日至28日在沪举行。工博会已成为展示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重要窗口,更成为折射产业结构升级和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