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前沿】JACS报道我校在三取代烯烃分子间多组分不对称偶联反应研究新进展

稿件来源:化学学院   |作者:化学学院   |摄影:化学学院   |编辑:   |浏览量:53

化学学院

近日,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陈宜峰课题组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题为“Palladium-Catalyzed Enantioselective Multicomponent Cross-Coupling of Trisubstituted Olefins”的研究文章,在线报道了课题组在烯烃的不对称多组分偶联反应方面的最新进展。

发展催化不对称合成方法构建手性Csp3立体中心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被认为是构建手性C−C键的简单高效的方法之一。早期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不同芳环之间的直接偶联反应,构建的是平面型的二芳基化合物。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偶联反应已经成为了构建各类Csp3立体中心最为直接有效的策略之一,并被广泛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合成中。然而,利用过渡金属催化的分子间的不对称偶联反应构建全碳季碳中心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战,目前含全碳季碳的连续手性中心的不对称偶联反应鲜有报道。

为解决上述科学难题,陈宜峰课题组利用双配体交换共催化的策略,实现了钯催化非导向三取代烯烃分子间多组分的不对称1,2-双芳基化反应,以专一的区域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以及高对映选择性构建了含季碳的连续手性中心。此外,课题组与天津大学的黄根平课题组合作,通过DFT计算阐明了该反应的对映选择性调控的细节和双配体在反应中的作用,即手性的双恶唑啉配体调控迁移插入时的对映选择性;非手性富马酸酯加速了还原消除步骤,从而提高了反应的效率,该策略有效地避免了导向基的使用。

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黄文薏、博士后席洋以及天津大学博士生潘登(计算化学)为共同第一作者,天津大学的黄根平教授及华东理工大学的陈宜峰教授为该工作的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曲景平教授和朱为宏院士的悉心指导。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资金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05480

发布时间:2024-06-12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