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我校3名本科生牵头立项教改项目获媒体关注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媒体华理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浏览量:10

受访者供图

日前,学校发文公布“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重大工程研究项目”名单,立项“学风建设”类项目12项,其中在校本科学生担纲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以立项促进“朋辈育人”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让学风建设的研究与探索更加生动活泼。光明日报客户端、科学网、新民客户端、第一教育、上海科技报、《青年报》以及广州日报新花城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原发报道。


【光明日报客户端】3名本科生牵头立项 华东理工大学首次设立学生教改项目

近日,3名本科生牵头立项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重大工程研究项目,这是华东理工大学首次设立学生教改项目,在全国高校中也是一次创新探索。

日前,华东理工大学发文公布“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重大工程研究项目”名单,立项“学风建设”类项目12项,其中在校本科学生担纲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以立项促进“朋辈育人”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让学风建设的研究与探索更加生动活泼。

“太惊喜了,又感到有一丝丝紧张!”本次获重点立项的数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周致远感慨道。2021年以来,他立足学风建设,自主编写了概率论等7门必修课的学习资料,在B站上围绕课程重难点和习题录制了运筹学等6门微课,总播放量超20万,广受校内外学生好评,相关个人事迹也得到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高度肯定。“作为一名学生,能牵头获得本科教育教学重大工程研究项目重点立项实在太不可思议了,但也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希望能在学校与学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建设目标认真完成建设任务,助力打造‘学在华理’这一响亮名片。”

据了解,在2023年底的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工作中,审核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亮点,该校建立起“学业帮扶一学业支持一学业发展”三个维度十八个模块的学业与发展支持体系,也涌现出以数学学院2021级周致远同学为代表的小讲师团朋辈互助典型。对于专门立项学生牵头教改项目,教务处处长黄婕老师表示:“学校以此次评估为契机,用评估牵引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朋辈榜样作用,从自己学习带动他人学习,营造‘学在华理,铸就卓越’的文化氛围。”

华东理工大学自2019年10月开始打造“小讲师课堂”朋辈互助的品牌项目,发扬学在华理优良传统,并推出“小讲师IP形象”,目前已超过400名聘任小讲师参与授课,累计开课500余场,惠及10000余人次听课学习。学工部部长崔姗姗介绍到:“优良的学风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更大的效能,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学业与发展指导中心,立项专设学风建设模块并探索学生牵头立项学风建设教改项目新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据悉,未来,华东理工大学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孟歆迪 颜维琦)


【科学网】华理3名本科生牵头立项教改项目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公布了“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重大工程研究项目”名单,其中有3项由本科生牵头。

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周致远牵头申报的“‘一体、二翼、三维’递进式学风建设体系”项目获重点立项。基于同学们学习数学类专业课、大面积课程的难点与需求,项目将针对性地开展复习讲座、编写学习资料、录制系列微课。

“高校理工基础学科学生学风建设路径探究”项目负责人、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沈御同介绍,该项目已开展了“悟理”大讲堂、物理午间有约、朋辈讲堂、党建读书会等活动。后续将通过“悟心”“悟我”“悟道”的三维度解决方案,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能力,促进学科学风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2021级本科生许骏乐所负责的“新媒体传播助力‘学在华理’内涵深化的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也获得了立项。项目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团委“小花梨”新媒体工作室已有的九大新媒体平台,通过对学校师生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激励广大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自主成长,进一步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婕表示:“希望发挥朋辈榜样作用,从自己学习到带动他人学习,努力营造‘学在华理,铸就卓越’的文化氛围。”


【新民客户端】上课怎么上,学生说了算!华理3名本科生牵头立项教改项目

本科生牵头立项校级教改项目?没错,华东理工大学近日公布的“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重大工程研究项目”名单中,就有3项“学风建设类”项目由本科生牵头,分别是:“一体、二翼、三维”递进式学风建设体系(重点项目)、高校理工基础学科学生学风建设路径探究(一般项目)、新媒体传播助力“学在华理”内涵深化的路径探索与实践(一般项目)。

“优良学风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更大效能。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学业与发展指导中心,专设学风建设模块并探索学生牵头立项教改项目新模式,助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华东理工大学学工部部长崔姗姗介绍道。

“太惊喜了,又感到有一丝丝紧张!”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周致远是同学们交口称赞的“小老师”。这次由他牵头申报的“‘一体、二翼、三维’递进式学风建设体系”项目获重点立项。

进入大学以来,周致远立足学风建设,自主编写了概率论等7门必修课的学习资料,在B站上围绕课程重难点和习题录制了运筹学等6门微课,总播放量超20万,广受校内外学生好评,相关个人事迹也得到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高度肯定。

经过前期调研实践,周致远发现,“知识抽象难懂”“习题繁杂分散”“答案缺失跳步”是掣肘大部分同学学习的三大痛点,从根本上酿成了学习难度高、挂科率高的“双高”难题。针对痛点问题,他创新思路,力争打造“一体、二翼、三维”递进式学风建设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资料、微课视频为二翼,以榜样树学风、以朋辈促学风、以微课延学风。

“作为一名学生,能牵头获得本科教育教学重大工程研究项目重点立项实在太不可思议了,但也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希望能在学校与学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建设目标认真完成任务,助力打造‘学在华理’这一响亮名片。”周致远说。

面对学习中存在的“摆”“消”“惰”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终结“摆烂模式”?

“高校理工基础学科学生学风建设路径探究”项目负责人、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沈御同表示,希望通过项目建设,引导更多的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沈御同进一步解释道,“摆”是指学生自主能动性不足,缺乏独立思考;“消”是指学生受“摆烂文化”影响,产生逃避学习的心态;“惰”则指学生眼光狭窄,只关注应试教育,缺乏对学习意义的认识。

为解决上述问题,项目提出3个方案。一是“心之所向,势不可挡——悟心”方案,通过优化党建读书室和心理咨询室、扩展物理“午间有约”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消除困惑,提升学习动力;二是“天道酬勤,力耕不欺——悟我”方案,通过阶段检验、讲师小组和共享自习,引导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提升学习效果,激发求知的自主能动性;三是“道阻且长,一往无前——悟道”方案,通过学院引进校外知名专家进课堂活动,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学科知识研究,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如何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学在华理”理念,丰富“学在华理”内涵?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2021级本科生许骏乐所负责的“新媒体传播助力‘学在华理’内涵深化的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也获得了立项。项目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团委“小花梨”新媒体工作室已有的九大新媒体平台,通过对校大学生年度人物、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优秀青年志愿者典型等师生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自主成长。


【第一教育】聚焦学风建设,华理3名本科生牵头立项教改项目

本科生牵头立项校级教改项目?没错,华东理工大学近日公布的“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重大工程研究项目”名单中,就有3项“学风建设类”项目由本科生牵头,分别是:“一体、二翼、三维”递进式学风建设体系(重点项目)、高校理工基础学科学生学风建设路径探究(一般项目)、新媒体传播助力“学在华理”内涵深化的路径探索与实践(一般项目)。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如何探索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路径?华东理工大学首次设立学生教改项目,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以立项促进“朋辈育人”优势,让学风建设的研究与探索更加生动活泼。

“优良学风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更大效能。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学业与发展指导中心,专设学风建设模块并探索学生牵头立项教改项目新模式,助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华东理工大学学工部部长崔姗姗介绍道。

“小老师”领衔破解“双高”难题

“太惊喜了,又感到有一丝丝紧张!”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周致远是同学们交口称赞的“小老师”。这次由他牵头申报的“‘一体、二翼、三维’递进式学风建设体系”项目获重点立项。

进入大学以来,周致远立足学风建设,自主编写了概率论等7门必修课的学习资料,在B站上围绕课程重难点和习题录制了运筹学等6门微课,总播放量超20万,广受校内外学生好评,相关个人事迹也得到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高度肯定。

经过前期调研实践,周致远发现,“知识抽象难懂”“习题繁杂分散”“答案缺失跳步”是掣肘大部分同学学习的三大痛点,从根本上造成了学习难度高、挂科率高的“双高”难题。针对痛点问题,他创新朋辈帮扶思路,力争打造“一体、二翼、三维”递进式学风建设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资料、微课视频为二翼,以榜样树学风、以朋辈促学风、以微课延学风。

基于同学们学习数学类专业课、大面积课程的难点与需求,项目将针对性地开展复习讲座、编写学习资料、录制系列微课,传承“学在华理,铸就卓越”的文化积淀,书写“强国建设、华理有为”的时代答卷。

“作为一名学生,能牵头获得本科教育教学重大工程研究项目重点立项实在太不可思议了,但也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希望能在学校与学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建设目标认真完成任务,助力打造‘学在华理’这一响亮名片。”周致远说。

三维度解决方案战胜“摆”“消”“惰”

面对学习中存在的“摆”“消”“惰”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终结“摆烂模式”?

“高校理工基础学科学生学风建设路径探究”项目负责人、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沈御同表示,希望通过项目建设,引导更多的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沈御同进一步解释道,“摆”是指学生自主能动性不足,缺乏独立思考;“消”是指学生受“摆烂文化”影响,产生逃避学习的心态;“惰”则指学生眼光狭窄,只关注应试教育,缺乏对学习意义的认识。

为解决上述问题,项目提出3个方案。一是“心之所向,势不可挡——悟心”方案,通过优化党建读书室和心理咨询室、扩展物理“午间有约”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消除困惑,提升学习动力;二是“天道酬勤,力耕不欺——悟我”方案,通过阶段检验、讲师小组和共享自习,引导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提升学习效果,激发求知的自主能动性;三是“道阻且长,一往无前——悟道”方案,通过学院引进校外知名专家进课堂活动,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学科知识研究,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目前,该项目已具有一定实践基础,开展了“悟理”大讲堂、物理午间有约、朋辈讲堂、党建读书会等活动,后续将通过“悟心”“悟我”“悟道”的三维度解决方案,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能力,促进学科学风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新媒体助力擦亮“学在华理”名片

如何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学在华理”理念,丰富“学在华理”内涵?

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与思考,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2021级本科生许骏乐所负责的“新媒体传播助力‘学在华理’内涵深化的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也获得了立项。

本项目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团委“小花梨”新媒体工作室已有的九大新媒体平台,及其学生团队丰富的文字采编、摄影采风、视频拍摄、动画制作、美工编辑等技能和经验,通过对校大学生年度人物、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优秀青年志愿者典型等师生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激励广大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自主成长,进一步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项目还将探索与B站等视频平台合作,依托学校化学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科学、能源环境等学科领域的优势,推出一系列教学微课、科普视频;结合大学生宣讲团,打造一批“网红”小讲师,扩大“学在华理”理念的影响力,充实第二课堂建设,形成学风建设品牌。

对于此次专门立项学生牵头教改项目,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婕表示:“学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希望发挥朋辈榜样作用,从自己学习到带动他人学习,努力营造‘学在华理,铸就卓越’的文化氛围。”


【上海科技报】聚焦学风建设 华理3名本科生牵头立项教改项目

本科生牵头立项校级教改项目?没错,华东理工大学近日公布的“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重大工程研究项目”名单中,就有3项“学风建设类”项目由本科生牵头,分别是:“一体、二翼、三维”递进式学风建设体系(重点项目)、高校理工基础学科学生学风建设路径探究(一般项目)、新媒体传播助力“学在华理”内涵深化的路径探索与实践(一般项目)。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如何探索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路径?华东理工大学首次设立学生教改项目,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以立项促进“朋辈育人”优势,让学风建设的研究与探索更加生动活泼。

“优良学风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更大效能。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学业与发展指导中心,专设学风建设模块并探索学生牵头立项教改项目新模式,助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华东理工大学学工部部长崔姗姗介绍道。

“小老师”领衔破解“双高”难题

“太惊喜了,又感到有一丝丝紧张!”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周致远是同学们交口称赞的“小老师”。这次由他牵头申报的“‘一体、二翼、三维’递进式学风建设体系”项目获重点立项。

进入大学以来,周致远立足学风建设,自主编写了概率论等7门必修课的学习资料,在B站上围绕课程重难点和习题录制了运筹学等6门微课,总播放量超20万,广受校内外学生好评,相关个人事迹也得到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高度肯定。

经过前期调研实践,周致远发现,“知识抽象难懂”“习题繁杂分散”“答案缺失跳步”是掣肘大部分同学学习的三大痛点,从根本上酿成了学习难度高、挂科率高的“双高”难题。针对痛点问题,他创新朋辈帮扶思路,力争打造“一体、二翼、三维”递进式学风建设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资料、微课视频为二翼,以榜样树学风、以朋辈促学风、以微课延学风。

基于同学们学习数学类专业课、大面积课程的难点与需求,项目将针对性地开展复习讲座、编写学习资料、录制系列微课,传承“学在华理,铸就卓越”的文化积淀,书写“强国建设、华理有为”的时代答卷。

“作为一名学生,能牵头获得本科教育教学重大工程研究项目重点立项实在太不可思议了,但也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希望能在学校与学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建设目标认真完成任务,助力打造‘学在华理’这一响亮名片。”周致远说。

三维度解决方案战胜“摆”“消”“惰”

面对学习中存在的“摆”“消”“惰”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终结“摆烂模式”?

“高校理工基础学科学生学风建设路径探究”项目负责人、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沈御同表示,希望通过项目建设,引导更多的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沈御同进一步解释道,“摆”是指学生自主能动性不足,缺乏独立思考;“消”是指学生受“摆烂文化”影响,产生逃避学习的心态;“惰”则指学生眼光狭窄,只关注应试教育,缺乏对学习意义的认识。

为解决上述问题,项目提出3个方案。一是“心之所向,势不可挡——悟心”方案,通过优化党建读书室和心理咨询室、扩展物理“午间有约”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消除困惑,提升学习动力;二是“天道酬勤,力耕不欺——悟我”方案,通过阶段检验、讲师小组和共享自习,引导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提升学习效果,激发求知的自主能动性;三是“道阻且长,一往无前——悟道”方案,通过学院引进校外知名专家进课堂活动,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学科知识研究,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目前,该项目已具有一定实践基础,开展了“悟理”大讲堂、物理午间有约、朋辈讲堂、党建读书会等活动,后续将通过“悟心”“悟我”“悟道”的三维度解决方案,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能力,促进学科学风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新媒体助力擦亮“学在华理”名片

如何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学在华理”理念,丰富“学在华理”内涵?

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与思考,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2021级本科生许骏乐所负责的“新媒体传播助力‘学在华理’内涵深化的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也获得了立项。

本项目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团委“小花梨”新媒体工作室已有的九大新媒体平台,及其学生团队丰富的文字采编、摄影采风、视频拍摄、动画制作、美工编辑等技能和经验,通过对校大学生年度人物、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优秀青年志愿者典型等师生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激励广大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自主成长,进一步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项目还将探索与B站等视频平台合作,依托学校化学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科学、能源环境等学科领域的优势,推出一系列教学微课、科普视频;结合大学生宣讲团,打造一批“网红”小讲师,扩大“学在华理”理念的影响力,充实第二课堂建设,形成学风建设品牌。

对于此次专门立项学生牵头教改项目,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婕老师表示:“学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希望发挥朋辈榜样作用,从自己学习到带动他人学习,努力营造‘学在华理,铸就卓越’的文化氛围。”

发布时间:2024-05-27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