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公共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上海论坛(2023)在我校举行。本次会议由商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YES)联合主办,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协办,并得到《世界经济》编辑部、《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的大力支持。50余名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商学院党委书记侯丽敏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恰逢商学院成立40周年。40年来,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为使命,走出了一条具有华理特色的商科教育之路。同时,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在这一背景下,学院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携手举办“公共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聚焦当前中国经济重大现实问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交流探讨,为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李辉文代表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致辞,他首先对华理商学院40周年华诞表示祝福,他指出,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以“平等、简约、开放”为基本原则,设立的初衷是希望给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他认为此次YES论坛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九大中心任务之一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及时呼应。他希望YES论坛未来与华理有更多合作,借此推动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学研究。
主题演讲环节,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郭冬梅作了题为“文化多样性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表现——基于方言视角的经验研究”的报告。她指出,流入地的文化多样性越丰富,农民工的小时工资相对越高,这种关系是通过提高社会包容度和非认知能力来改善农民工的就业表现而实现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张川川研究员结合“技能劳动力供给、贸易开放与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技能溢价”主题进行分享。他通过构建一个内生技术进步理论模型发现,技能劳动力相对供给增加、出口扩张共同促进了地区和企业的技术进步,从而导致了地区技能溢价。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奚锡灿作了题为“中国的要素错配和结构转型”的报告,他构建了一个包括异质性偏好、跨部门投入产出关系和要素市场扭曲的多部门空间均衡模型,指出,减少劳动力市场扭曲会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就业及GDP份额,而减少土地错配会增加服务业的GDP份额,但会降低制造业的GDP份额。主题演讲环节由商学院教授李佑平主持,商学院特聘研究员车翼点评。
随后,5场分论坛先后举行,分别聚焦于“空间力量与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政策评估”“企业ESG与高质量发展”“城市化与经济韧性”“公共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等主题。15位来自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博士生代表围绕论坛主题分享观点,《世界经济》编审宋志刚、《中国工业经济》责任编辑崔志新、商学院副教授蒋士成、商学院副教授潘春阳以及商学院讲师徐思嘉先后主持分论坛,郭冬梅、奚锡灿、厦门大学教授陈勇兵、张川川以及商学院副教授殷广卫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