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2日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4人。其中,上海高校产生了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次增选后,我国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科分布进一步优化。
据悉,本次两院院士增选名额进一步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倾斜;向为国防和国家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向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并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
本次增选工作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进一步强化对候选人的多方位审核,并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切实把好院士队伍“入门关口”,维护院士称号的学术性、荣誉性、纯洁性。
上海高校6位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的科研故事,和小育一起来看↓↓
2023年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上海高校)
(共6人,分专业学部按姓氏拼音排序)
华东理工大学汪华林
低成本减污降碳,三获国家科技奖
石油化工行业的绿色发展是一项难题。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今年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汪华林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石油化工产业的减排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为全国燃油质量升级重点工程提供了低成本减污降碳关键环保技术和高端装备。
汪华林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早在2007年,他就以“石油焦化冷焦污水封闭分离成套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以“含硫含碱废液过程减排新技术及在化工行业中应用”,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以“重大化工装置中细颗粒污染物过程减排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汪华林1995年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近30年来,他始终坚守科研一线,同时还兼任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污染物减排与资源化”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汪华林长期聚焦物理法环境污染物源头控制及资源化研究,发现了三维旋转湍流场中颗粒物高速自转现象及规律,主持研发了以旋流自转为核心的工艺流程和装备样机,实现了颗粒旋流自转从现象发现到工程应用的突破。如今,相关科研成果还服务于甲醇制烯烃的国家战略性高端产业、国家燃油质量升级的重点工程、海洋油气开发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的环境保护。此外,相关环保技术和高端装备还推广应用到文莱、哈萨克斯坦、苏丹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