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石油开发绿色低碳转型,7月1日—8月3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践行海洋强国,培养蔚蓝力量”团队赴南海、渤海等重点海域海洋平台,围绕海洋石油开采过程全流程水质图谱的完善和采出液短流程处理工艺及高效处理装备的升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平台(部分)
实践团队先后至南海WZ11-4、渤海QHD-WHPG、BZ19-4、QK17-3、BZ3-2五个平台开展调研服务工作,包括海洋油田采出液从预处理到深度除油除浊的全流程排海、回注工艺及核心处理装备运行情况的综合评定,团队开发的创新型技术装备对海洋石油采出液全流程处理尤其是高效预处理的适应性测试,以及全流程处理各节点水质系统性化验解析等方面的工作。此方面工作协助平台对采出液及生产水处理工艺及设备选型,以及南海、渤海等重点海域的海洋油田全流程处理过程的水质图谱完善等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团队成员在海洋平台开展工作调研
当前,海洋油田的采出液综合含水率高达80%,生产水的处理能力直接决定了油田产能,而海上平台水处理系统又面临空间狭小、高载荷冲击、大流量波动、强腐蚀环境等苛刻条件,高效且可靠的采出液处理技术装备对海上采油意义重大。针对当前海洋石油采出液预处理的生产分离器效率低、占地大等问题,团队成员在杨强教授的带领指导下,卢浩和刘懿谦老师的协助下发明了一项自适应微旋流气浮(AMFD)技术装备,可适应油气含量、流量等波动的复杂苛刻工况,经多个平台现场测试,与传统生产分离器相比,处理效率提升80%,占地面积缩小了50%,将大幅提升现有平台的采油能力。
团队开发全流程技术装备及处理效果
杨强教授团队连续十余年专注海洋油气开采过程中生产水处理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应用,坚持“用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助力海洋油气行业绿色发展”。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从采出液高效分离技术装备创新、完善全流程水质图谱等方面入手,为海上平台提产增液、绿色生产提供了全新技术思路。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推动采出液及生产水创新处理技术的落地应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石油资源绿色开发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