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华东理工大学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聚焦“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高校何为”的时代之问,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锚定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目标任务,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大动力。
“大思政”领航,打造培根铸魂育人体系
以青春之声传递信仰力量。本学期,华东理工大学从本科生党员、园区楼层长、“青马工程”学员中选拔了100名优秀骨干组建成立第一期“领航班”,充分发挥优秀学生代表领学、导学的作用,通过“听、看、讲、传”,用青年视角以Vlog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构建“1到100到N”的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机制,正是华东理工大学推动构建高质量“大思政”工作格局的一次有力探索。
校党委书记杜慧芳与首批入驻奉贤校区的科研团队青年教师和在奉贤校区就读的研究生代表座谈交流
思政育人如何“破壁除盲”,更好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校党委坚持把深化主题教育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聚焦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提升思政育人实效问题,成立“三进”工作落实调研专班,专题调研8所兄弟高校“三进”工作监督开展情况;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实地走访,现场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奉贤校区劳动教育基地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思政教师、学生代表29人面对面交流,访谈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9位,随堂听课7节,调阅听课资料18节。
领题调研,解题攻关。围绕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体育文化活动场地与内容建设、美育空间环境优化、劳育课程供给及资源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通过推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丰富通识教育和科研素养培育路径、完善师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拓展美育课程资源和实践平台、升级打造劳育课程新模式等途径,补齐“五育并举”工作中的短板、弱项。
“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专题部署会
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和“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学校以“坚定信仰、牢记嘱托,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为主题,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
不仅如此,一场名为“思政V课堂”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也正在进行。学校针对传统思政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开门办思政,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引导学生在“行走”“思考”“我讲”中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大工程”竞航,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是高等教育的时代必答题。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如何抓住机会窗口,谋划好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华东理工大学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树立大工程观和工程教育新观念,加快人才培养范式变革,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等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为探索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新范式,6月18日,华东理工大学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绿色能源、高端装备等6大重点领域,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汇聚产业链全要素资源,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体系改革,工学交替培养,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推动协同育人。该学院以跨学科产教融合团队为育人单元,首批进驻的10个团队校企合作基础雄厚,联合培养效果显著,符合国家重大战略急需。
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仪式
固本强基,学校以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入新时代,根据新工科建设新要求,学校全面重塑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案:推行跨学院大类招生、设立5个工科试验班、设置5个跨学科双学士学位项目、开设9个辅修专业和12个微专业,积极构建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实现“1+1>2”的培养效果。同时,优化与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相关的课程设置,还将增加“AI与数字经济”等课程,引入贯通式工程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训练思维方式,打开认知边界,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建设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任务迫在眉睫。”6月1日至20日,学校坚持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开展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家指导工作,邀请5位专家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线上考察和校内走访交流指导,对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进行全面“体检”,查找问题,给出建议,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助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大合力”助航,双向奔赴促高质量就业
全校上下“一盘棋”,校企“一条心”,合力拧成“一股绳”。学校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持续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拓资源、聚合力,不断将主题教育引向深入,推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实现“双向奔赴”,用心、用情、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校长轩福贞带队赴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访交流
主动“走出去”,“敲门”促合作。结合主题教育工作安排和“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要求,校领导带头走访企业,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先后赴上海化学工业区、山东恒信集团、南京华润燃气江宁公司、阿科玛公司、华虹集团等企业走访调研,认真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反馈,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能力达成等方面交换意见,不断拓展就业新空间。
组织师生赴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调研交流
以上率下,全员行动。各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和学科专业负责人积极联系用人单位,认真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围绕学科专业开展访企拓岗,组织师生赴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中国商飞、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陶氏公司等单位参观交流,深化供需对接、强化就业育人。
如何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学校发挥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引领作用,开展应届毕业生“就业先锋”和基层就业学生“追梦人”系列活动,以身边榜样和典型案例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重点单位行业领域就业。
“我很高兴能入选国家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项目,能够尽己所能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来自香港的商学院2023届毕业生洪思艺同学,在毕业时选择到内蒙古基层一线工作。奋斗前行,青春一脉相承,热衷于志愿服务的机动学院毕业生江其鹏,成为了福建省南平市的一名选调生,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工作;化工学院博士毕业生李萍萍,瞄准“卡脖子”问题,从事芯片封装研发工作……华理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华东理工大学把主题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以主题教育成效提升人才培养质效,努力回答好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