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建设进行时】“90后”马越斐:从拿冠军到培养冠军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徐舟   |摄影:受访者、莫辉   |编辑:   |浏览量:15

受访者、莫辉

人物名片:马越斐,华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青年教师,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教练员。曾获华东理工大学“青年英才校长奖”“教学新星”“三八红旗手”“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和“上海市阳光体育活力园丁奖”等荣誉。执教期间,带队获得包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内的49个世界冠军、31个全国冠军以及40个上海市冠军,并多次包揽全部奖牌,培养出数十名大学生世界冠军。


选择华理,选择乒乓

过去30多年里,华理走出了包括高军、乔云萍、帖雅娜、邬娜、单晓娜、车晓曦、王艺迪等众多享誉全国甚至世界的乒乓名将。

从一名稚嫩的中学生运动员到体育学院的一名“青椒”,马越斐老师也是在这里,在球与桌台碰撞的乒乓声中,度过了20多个春秋。马越斐说自己很幸运,成为华理乒乓蓬勃发展的经历者和见证者。

2001年,还在读初一的马越斐听到了一个大新闻——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上,华理在读大学生帖雅娜竟然连克国家队选手张怡宁、牛剑锋,获得了世界大学生冠军。一时间,华理作为全国文化球的典范,在业界声名远扬。

进入初二后,马越斐站在了人生道路选择的第一个分岔口。她慕名而来,加入了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俱乐部,师从臧玉瑛老师和黄金建老师,成为华理乒乓球体教结合“一条龙”模式下的一名学生运动员。

自2008年考入华理后,马越斐连续参加了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届亚洲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6届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获得了所有级别、大约20多个大学生冠军。

“我们华理是传统乒乓强队,有30多年历史,这在全国也是独一份。所以,我们心里都对学校有一种热爱,总是感觉,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华理的旗子不能倒,华理的冠军不能丢。这种热爱成为传统,在我们这个集体里,一代传一代。”马越斐说。

2012年保研,2015年硕士毕业,马越斐传承着这份热爱和责任,成为华理体育学院一名“青椒”,与臧老师、黄老师并肩战斗,接棒训练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并担任乒乓球精品课骨干教师。8年多来,她带队收获了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学生运动会到上海市级比赛的合计120个冠军,培养出几十名大学生世界冠军,队伍的竞技水平长期屹立于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顶尖之列。


竞技体育不谈困难,只看成绩

“当学生、做运动员,只要规划好自己就可以,但做老师就不一样了,老师承载着学生和家长的期望,要帮助学生规划4年,再把规划细化到每年、每个月、每个星期的学习和训练。”马越斐说。

从留校执教至今,马越斐始终保持每年2500学时的教学量,几乎全年无休奋战在高强度高水平乒乓球训练的教学岗位上,此外还负责乒乓球队日常教学管理和各大赛事的带队工作。

体育圈里常说一句话,“竞技体育不谈困难,只看成绩”,深知竞技体育残酷性的马越斐,不能容许工作中的自己有半点侥幸和马虎。

执教中,她注重总结在技术、战术、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工作切身体会,结合世界乒乓球运动市场演变、乒乓球竞赛规则剖析、乒乓球运动趋势与创新等理论要点,不断地用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优化升级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思考和提升,形成一套完整、先进的教学体系。

此外,她还通过数字化手段,梳理多年积累的技术数据、战术录像和国外前沿资料,把它们用到训练计划修正、技术讨论和战术训练分析等环节,建立和完善多媒体训练平台。

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竞技也像带兵打仗,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指导也至为重要。平时训练要严格要求,但思想工作也要做深做透。马越斐说,作为老师,每天必须要和学生一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师生之间要形成信任和默契,共同打造团队凝聚力。

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全国比赛,刚到运动员驻地,所有人都傻了——宿舍又脏又臭,连队医给运动员做按摩、打针灸都没个干净的地方。很多运动队都炸锅了,一下子就反映到了代表团那里。但是,华理的老师却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只是一边安抚队员,一边向志愿者找来清洁消毒工具。师生齐动手,一间一间地打扫,最后大家都住进了干干净净的宿舍。这件事儿让主办方和裁判长都受到了感动。

“赛前稳定军心最重要,不能让队员的情绪和心态受这些意外的影响。”马越斐说。

说起做运动员的思想工作,马越斐最佩服臧老师。她回忆说,在自己还是小队员的时候,有一次错失全国集训,委屈得说不出话,跑到臧老师面前哭诉。臧老师说,哭什么呀,咱们在家加倍用心训练,师哥师姐都能陪你练,臧老师也多给你发球,练一个月下来,看看谁的长进更大。“三言两语一说,就让人感觉委屈没了,浑身又充满了干劲。”马越斐说。


走下领奖台,归零再出发

“做这份工作,最主要的就是看是不是肯付出,是不是热爱集体,热爱乒乓,能不能每天扑在上面,时间在上面,心思在上面。”马越斐说,自己感受着这个集体的温暖而成长,也要将这份爱继续传承。

例如,每逢出国参加比赛,华理的教练老师在常规的行李之外,都会带着锅、榨菜、橄榄菜、方便面等一堆东西,有时候是因为时间晚了,餐厅没有饭,有时候则是因为比赛太累,要抚慰一下队员们的中国胃。

师生们每天在一起,相互之间又了解又信任,有时候和家人都不想说的,学生们也会和老师说。有时候,学生生病了或者发生交通意外碰擦住院,陪院的也是老师。比赛期间,队医忙不过来的时候,老师们就自己动手给队员按摩,擦上按摩油,一下一下把僵硬的肌肉揉开。

20年来,马越斐的青春和事业都深深地扎根在华理。她说,华理带给乒乓队每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心中都有一个必胜的信念,都能用华理精神和集体力量扛过压力和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马越斐的执教生涯里,带队参加全国第十三届、十四届学生运动会的经历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照一般情况,参加全国学生运动会的各代表队基本是由各省市的多所高校通过选拔组成,不过,由于华理男女乒乓队的竞技成绩优秀,在第十三届、十四届的全国学生运动会上,上海乒乓球男、女代表队全部都是由华理学生、老师组成,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少见的。比赛中,大部分队员都是身兼4项,等到比赛尾声之时,有些已经旧伤复发,但是所有队员都斗志昂扬,场上表现丝毫看不出伤痛的痕迹。最终,在两届比赛中,华理人用顽强的拼搏精神捍卫了学校和上海的荣誉,合计收获了10金5银3铜,总分连续两次全国第一,连续两届荣获“校长杯”。

从青葱学子到“青椒”教练,马越斐一直在为学校争取荣誉,在摘金夺银的背后,是她风雨无阻严谨敬业的扎实教学,也是她走下领奖台后的一次次归零和再出发。

“无论是学生时代我自己参赛,还是如今带领学生,我最大的荣耀就是让五星红旗因我们而升起,让我们华理的美名响彻赛场。说真的,虽然都这么多年了,但是直到现在,国歌响起来的时候,我还会鼻子发酸。”马越斐说。

发布时间:2023-06-02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