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沪上“白领”到田间“牛司令”的华丽转身

——记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届校友吴国邦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学生记者 朱涵煜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浏览量:664

受访者供图

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4年后,2018年底,吴国邦作出了一个令身边同事和父老乡亲都不太理解的决定——辞去在上海的“白领”工作,回到自己的家乡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镇传洞村,开始养牛,当上了田间“牛司令”,走上了一条前途未知的创业路。

从大城市到边远山村,从沪上“白领”到田间“牛倌”,4年多过去,如今的吴国邦,创办了黎平真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黎平县孺子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年初还作为返乡创业大学生优秀代表当选为贵州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并参加了贵州省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从0到1,从无到有,慢慢做大做强。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人致富,改善更多农户的生活。”眼中有光,脚下有力,在六背山的茫茫林地和草场上,吴国邦一步一个脚印,亲力亲为、扎实肯干,将现代养殖模式和先进科学技术运用于家乡这片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土地上,自己也从一个养牛“门外汉”成长为一个牛棚里的“行家好手”,不断为村民致富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践行“用生命影响生命”

“选择回乡创业并不是一时冲动的想法,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我现在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党委、政府等的持续关注和支持!”谈及自己返乡创业的契机和坚定走在创业路上的心路历程,吴国邦的语气里是满满的感慨和感恩。

黎平县有良好的放牧条件和生态环境,50多万亩的天然草场孕育了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黎平小黄牛,家家户户也都有养牛的传统。守着宝贵的“黎平牛”,却苦于缺少销路、宣传等,村民们一直过着紧巴巴的生活,迫于生计压力,不少人选择外出打工,平时也没办法照顾老人和小孩。

“每次回家看到他们老的老,小的小,老人们生病了没人送去医院,小孩也缺少父母的陪伴,我都感觉眼泪要流下来。”对于家乡村民们的生活和教育现状,吴国邦感到深深的心痛和忧虑。“我们社工专业经常讲到要‘用生命影响生命’,现在父母只给予孩子生命,却没有很好地去教育他们、影响他们的生命,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由此,他想到,如果能让大家不用外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有一定的收入,甚至能整体增收、致富,大家都愿意留下来,既能够照顾自己家里面的老人小孩,又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这该多好!这也是吴国邦毅然返乡创业的初衷。

除此之外,吴国邦也提到,当地政府的动员和支持也是坚定他返乡创业想法的一大原因。2014年前后,吴国邦坐飞机离乡返沪时,坐在他旁边的恰巧是他们当时乡镇的镇长,两人攀谈中,镇长了解到他在上海做金融,又是华理的毕业生,对家乡有情怀,也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就提出了希望他能做产业领头人、带动群众致富的想法。之后几年,镇长也一直动员他,吴国邦对家乡的产业情况也越来越了解,从一开始的试探性投入小部分资金,到后来决定自己带头,慢慢将“黎平牛”产业做大做强,自己对返乡创业、带动群众致富和乡村振兴的目标也越来越坚定。

一路走来,吴国邦不忘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国情、实证、介入”的学术宗旨,践行着 “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初衷,把自己活成一道耀眼的光,照亮了身边群众的生活,也照亮了黎平县的未来发展。


克服创业路上的一道道难关

初入牛棚、开始创业的艰难是吴国邦没有预料到的。

“首先是家人们的不理解,觉得我好不容易从山里走出去,在大城市刚刚站稳脚跟,却又要回来做这些很多农民都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面对家人不支持的态度,吴国邦就用实际行动打动他们,凡事亲力亲为,苦学养殖经验和技术,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决心。

在创业过程中,令吴国邦印象深刻的还有养牛的技术问题。“技术跟不上导致小牛死亡、损失惨重,一下子打击了我的积极性。”跨行业做养牛产业,尤其是大规模做,没有一定的技术支撑,是很难做大、做好的,有时一次失败和损失,就足以让整个根基坍塌。当时身为养牛“门外汉”的吴国邦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决定在决策上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并及时学好养牛基础技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养牛技术,吴国邦曾到过云南以及恒大集团援建贵州毕节的一些养牛场,跟当地做得比较成功的农户学习,还请他们到自己的农场来指导工作,一来二去,大家都变成了朋友。同时,他也买了很多养殖、防病的相关书籍潜心阅读并不断实践,渐渐地,吴国邦也从一个对养牛一无所知的“白领”变成一个养牛的“土专家”。

除了技术方面的缺失,资金以及人力的损耗也是一大难题。吴国邦回忆道:“当时差不多是九死一生,从上海回来后想大干一番,我的步伐就迈得有点大,一下子接了几个县所有学校的营养餐,结果做下来没有控制好成本和人力损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比如,我们除了供应学校需要的牛肉,还需要自己处理他们不需要的骨头、内脏等,结果一下子处理不了,废弃的牛排骨堆积如山,这些都是资金和损耗。”最终能顺利渡过难关,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努力和付出,这次经历也为吴国邦之后的创业之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十分感谢我的团队成员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牛司令’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学习的路上永不止步,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进取,做一个风雨兼程的行者,一路挥洒勤奋的汗水,吴国邦用实际行动交出了自己的青春答卷!


建议大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事实上,在华理读书时,吴国邦就有过几段创业经历。高中毕业后,他就开始办暑假班,之后成立了廷赟(上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后来业务范围越做越广,又注册成立了黔东南铭校起航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这些创业经历为他之后返乡创业、投资农业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广阔的人脉,也丰富了他的大学生活。

“大学4年,我看了800多本书。”回忆起自己在华理的大学生活,令吴国邦印象最深的地方当属图书馆了,“在奉贤校区,我很少外出,一有空就去图书馆阅读。华理的图书馆很好,学习氛围也很好,学弟学妹们要好好珍惜。”带着对各领域知识的好奇和渴望,吴国邦在阅读和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这也为他之后转行养牛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他鼓励学弟学妹们多读书、多思考:“我觉得大家大学里一定要多读书,即使不从事学术研究,但内心会感到充实。另外,可以通过读书来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点,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

对于正面临着毕业就业选择的同学们,吴国邦建议:“要牢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把书读好,多去走一走也十分重要,也许在行走的过程中,就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就业点或者创业点。”他举例说:“像我的一些朋友,他们来到贵州旅游,就爱上了这片热土,最后到这里的高校教书。”

“希望同学们早点行动起来,多读、多看、多体验、多经历,相信大家都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闪闪发光!”吴国邦说。

关于未来,吴国邦想沿着养牛产业全链条发展,除了发展自己的基地外,还要发动更多农户参与这个产业,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要选好品种,做好品质,做好品牌,希望‘黎平牛’能发展得更远、更好!”

从沪上“白领”到田间“牛司令”,从养几十头牛到成立养殖合作社,从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到直接惠及群众180余人,吴国邦有头脑、有干劲、有担当,他用饱满的青春热情和脚踏实地的坚强品格让家乡迸发蓬勃活力,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3-03-09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