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讲堂第87期聚焦碳中和,展望共同的未来

稿件来源:资环学院   |作者:曹悦   |摄影:曹悦   |编辑:   |浏览量:599

曹悦

12月20日下午,第87期“通海讲堂”学术讲座在奉贤校区通海厅举行。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汪华林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碳中和:共同的未来”的学术报告。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孙贤波主持学术报告会,学院党委副书记曹娜及师生代表10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

报告围绕碳中和技术内涵、欧美国家碳中和之路、中国碳中和之路以及五倍级效率技术等方面展开,介绍了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形势、任务,为新形势下实现新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汪华林教授从华东理工大学提前布局、大力推动建设、率先成立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作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指出我国已提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如期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愿景。汪华林教授讲到,学校聚焦学科背景交叉,努力建设对碳中和未来技术有强大敏锐性和把控能力的高层次教师团队,同时强化科研育人,打破传统学科门类划分的知识体系,凝练独具优势、专业交叉的碳中和技术学科。华理环境学科也从三废治理、新工科向碳中和未来技术过渡,努力实现高速率、高质量、高效率的学科发展。

接着,汪华林教授聚焦碳中和技术创新,介绍了学校发展的基础与机遇。在碳减排技术领域,学校在减污降碳协同的五倍级效率技术研发取得系列成果,例如以微通道振荡为核心的物理分离技术,包括理论能耗为常规干燥1/15的非相变旋流干燥技术、不添加化学药剂的海上采油平台聚结破乳技术以及分离效率提高10倍的航空发动机微旋流分离技术等。在碳零排技术领域,学校在生活垃圾气化制氢和废弃生物质资源化等关键技术研发中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成套技术与装备。在碳负排技术领域,他介绍了学校工业高温烟气CO2捕集与原位转化集成工艺和烟气CO2制备“零碳”化学品和高性能材料的实施路线。

通过介绍中国面向2060碳中和技术路线以及“四柱五梁”碳中和技术架构,汪华林教授指出,我校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将推动资源消费与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供应保持平衡,未来将在碳中和技术集成攻关转化中集成华理优势资源,将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相结合,构建从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全创新链。通过“道器合一”,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积极应对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服务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碳中和一极”、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碳中和一极”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响应教育部碳中和行动计划的愿景。

发布时间:2021-12-28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