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咱的身边人】玩转艺术课堂, 助力乡村振兴

他是学生口中的 “南神”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徐志伟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远芳   |浏览量:1494

受访者供图党委宣传部

“感觉林老师更像一位知心朋友”“他的课能真正启发人去思考”“原来学习也可以这样快乐”……

这些让学生赞不绝口的评价,在他的评教系统中比比皆是。“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一定要对学生负责。”艺术学院景观规划设计系教师林轶南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从教6年来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玩转艺术,将课程教学同乡村景观建设紧密融合,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育人为本,在课堂内外指引学生成长成才

出于对校园氛围及教师职业的热爱,林轶南来到了华理艺术学院,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当时正值学院调整学科发展方向,林轶南所在的风景园林专业刚刚成立不久,师资力量较为短缺。他勇挑重担,从设计基础到建筑设计、从景观设计到城市规划,相关领域的课程他全部上过一遍。排课最密集的阶段,他每周至少要上16个课时。

对于授课,林轶南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每次课后都留有答疑时间,答疑时间不够,他就加入学生班级群或通过邮件线上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学艺术,很多时候没有标准答案。每位同学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所以个性化的问题会很多。虽然解答这些问题会花费很多额外的时间,但也是值得的。”

除常规教育教学外,林轶南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竞赛的过程是高强度的,短时间内必须要拿出成果,需要团队成员彼此协作。 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提升和帮助非常大。”2017年和 2019年,他带领学生两次参加“行走上海—城市空间微更新计划”竞赛,并都斩获一等奖。“这个比赛的竞争对手除了高校师生团队外,还有很多久负盛名的设计公司。”谈到林轶南对学生竞赛的指导,风景181班学生叶雨涵谈到,“他非常注重田野调查,在带领我们外出调研的过程中,会详细地介绍当地的风土民情,给一个大致方向后,引导我们充分自主思考,发挥想象力” 。

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中鼓励学生探索真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将课上好,让学生获得更多启发和成长,是每位师者共同的愿望。设计基础课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入门课。这门课的前身包含设计原理、设计基础两门课。林轶南经过充分思考和设计,向学院建议调整培养方案,把两门课程合并成一门设计基础课,并将课程从理论为主调整为实践为主。他先后设计“造桥实验”“混凝土模型浇筑实验”“小型构筑物建造”等融知识和趣味于一体的环节,并创办了设计基础课程作业及构筑物展。每年奉贤校区图书馆前的广场上展出的各式各样别具一格的构筑物,便是林轶南指导学生完成的特殊结课作业。

学生们就是在这样一件件精心制作的作品中理解设计的概念、艺术与建筑的美感,逐步走入艺术殿堂的大门。这些实践环节的设计也成为支撑林轶南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该课程于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课程。这也是华理唯一一门获批的实践类课程,整个上海市仅获批12门。

别出心裁的课程设计、灵动活泼的授课风格、以实践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林轶南的课程备受学生欢迎和喜爱。在美国科恩及合伙人(Coen+Partners)担任景观项目设计师的赵浩宇校友对林轶南的课程记忆犹新:“林老师的课程点燃了我对设计的热情。林老师的教学内容注重空间体验与结构逻辑,他的设计基础课使我对广义的空间设计产生了极大兴趣。”

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林轶南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比赛,以赛促教,并先后斩获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第四届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首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谈到参加教学比赛,林轶南感觉受益良多:“为了准备教学比赛,我将设计基础课程的所有课件全部重新做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哪些知识点要更新,哪些内容需要调整。这对授课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走向田野,为乡村振兴插上艺术的翅膀

在开展课程实践中,林轶南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广阔的乡村田野,依托专业优势,将课程教学同乡村景观建设紧密融合,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16年暑假,林轶南带领学生回到了他的家乡——福建省晋江市某乡村开展暑期夏令营,帮助当地进行乡村景观改造。林轶南团队前后仅花费10天时间就完成了乡村景观园从设计画图到施工的全过程。经过改造后的村庄现已发展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这个乡村景观改造的成功案例,吸引了大批村庄与之合作。如今,林轶南团队已完成了16个晋江下辖村庄的景点改造,并在晋江市成立了“艺术学院驻晋江工作站”,在多个村庄和社区设置了乡村教学与营造实践基地。

2018年5月,林轶南将景观工程与技术和种植设计两门课程打通,带领学生设计了全国文明村——闵行区友建村的乡村景观。经过景观提升后,友建村于2019年入选闵行区美丽乡村示范村。2019年5月,他又带领学生在奉贤区路口村设计了一系列乡村微景观,该举措得到《东方城乡报》、搜狐网等媒体报道,林轶南也受聘为奉城镇首位“乡村规划师”。

“我们这个学科是工科学科,要求我们一定要多实践,脱离了实践只是教授书面的内容是没有意义的。”为此,林轶南每年都会在暑假期间,亲自带领学生“下乡”,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实体验“设计 - 深化 - 施工”的全过程,在上海、福建等地完成了一系列乡村景观实践,真正做到“把图纸画在祖国的大地上”,实现了“化假题为真题”、设计课程“下乡”。他也因此获得了上海市“知行杯”社会实践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海峡两岸大学生乡村营造夏令营”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发布时间:2021-09-01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