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乡村建设是如何开展的?乡村振兴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为了解开这些疑惑,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包头市委党校哲学社会学教研室教师王岩于5月28日中午做客“党史百年百课”第二讲暨第64期梅雅博论,在陇上书店党建服务中心与同学们分享“从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中国乡村发展的脉络与历程”。
讲座伊始,王岩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文化根基与思维模式四个维度分析乡村对于本土社会研究的核心意义,向在座同学阐述中国共产党长期以乡村作为工作出发点的科学合理性。接着,他以历史为轴线梳理近现代中国历次关于乡村建设的改造成果,特别是近代爱国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对于乡村问题的调查研究,列举了“李汉景与和河北定县”“乡村建设运动”“毛泽东与湖南农民运动调查”这三个典型案例。谈到乡土中国的情愫,王岩介绍了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当下乡村发展的研究重心,并推荐了相关科普读物。最后,他向同学们普及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乡村政策发展脉络,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与意义所在。他谈到,农村是中国的根与魂,中国近代以来对于农村问题十分关切,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亦是在深耕农村的基础上取得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政策几经变更,各类关注农村建设的政策层不出穷,乡村振兴政策是上述政策的总结与创新,把握中国农村发展脉络,有助于实现农村根本面貌的转变。
在场的同学们结合王岩的分享,分别就“从古今,中外,城乡三个角度来说明乡村建设的不同点”“缩小城乡差距与保护乡村风貌如何统一”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