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怎样理解适老家具的概念,它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章彰(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教授、艺术与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在我国,大家更常听到的是空间的适老化设计。1999年,当时的建设部、民政部首次发布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这一行业标准,提出从空间层面进行适老化设计。随后,相关部门相继发布《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标准,为专门的老年人照看机构和设置的空间设计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2013年的《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发布后,有家具设计相关专业的院校和学者对适老家具的关注多了起来,论文数量大幅增加。但是,目前适老家具本身还没有确定的概念,只能说它是老年人住宅空间中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的发展更加早。不过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适老家具产品并不直面广大消费者,而是与企业和机构对接。所以,我们能够在一些养老社区、机构内看到最新设计出来的适老家具,却很少在卖场和电商平台找得到零售产品。也就是说,在当前的“9073”养老格局下,还有90%的居家老人未能接触到针对老龄人口情况设计的家具产品,市场存量很大。
记者:国外适老家具产品设计起步是否比较早?呈现怎样的特点?
章彰:是的。欧洲国家最先步入联合国认定的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较高。其中,法国早在1865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就超过了7%)。
很多欧洲国家很早就开始想办法应对人口发展格局的变化,为妥善解决养老问题采取了方方面面的措施,比如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提升社会福利、完善老年人照看体系等。企业则针对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研发各类产品。
德国制造享誉全球,在适老产品研发领域,德国也走在前列。制造商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即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出发进行产品开发。比如在欧美护理床领域出名的德国Tekvorcare公司,便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加入了电机功能,增强与人体的贴合性,提升使用者的起身体验。
亚洲较早步入老龄社会的日本、韩国,也十分关注适老化设计。尤其是日本,老龄产业起步早、发展全面,不论是产品、材料的研发,还是老人照看系统的开发,都做得非常细致。
日本福介家公司是该国老年家具企业中的元老,成立于1945年,在日本养老产品市场形成前就成立了。这家公司不仅为养老机构提供产品,也面向广大消费者,提供符合老年人生理需求且不突出老龄标签的高质量产品。日本八乐梦企业专攻适老软体家具,由于长期卧床的老人往往会长出褥疮,八乐梦企业针对这一情况开发了用防褥疮的硅胶材料制成的床垫,具有记忆回弹性,符合老年人的睡姿要求,还有很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便于清理。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相关研究机构还考虑到负责照护老人的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致力于为他们开发用得方便、顺手的产品。比如一款专为经常扶老人起身、弯腰提重物的照护者设计的坐具———德罗柯椅。它能让人在舒适地坐着的情况下转动身体进行各种操作和行动,减轻使用者的身体负担。
记者:国内适老家具设计和家居环境的营造情况如何?存在哪些困难或者有待突破的地方?
章彰:近年来,包括上海市政府在内的许多地方政府逐步在公共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针对老人生活中的痛点,在居民楼、社区、街道层面提升了老人活动空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地面的防滑处理、墙体上的扶手安装等,其实是很基础的做法。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些设置不仅是标配,更是花了心思,做到了材料、形态和环境的匹配。我们在这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上海的卫生间适老化改造。
居家环境中的适老家具发展要走的路更长。我国家具行业的入行门槛比较低,产品设计、制造水平良莠不齐。做适老家具的厂商,有的甚至没有自己的设计团队,针对用户的研究很少。大体上老人分为自理老人、介护老人、失能老人3种类型,他们对产品功能的诉求存在差异。制造商没有细致分级,产品分类不清晰,对个性化需求的响应更加不足。
事实上,家具行业的门槛也可以很高。欧洲一把好的办公椅为何能卖到好几万元?原因在于企业严格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进行开发,单个产品的研发时间可以达到3年以上。
适老家具也应该和办公家具一样,成为门槛较高的品类。未来,伴随着更多人关注适老化设计、养成适老产品消费习惯后,各类社会主体应该考虑更多样的消费人群,提供更精细化的产品。
原文链接: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37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