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讲堂第69期:生物医用高分子囊泡

稿件来源:材料学院   |作者:材料学院   |摄影:材料学院   |编辑:远芳   |浏览量:893

材料学院材料学院

5月14日下午,由学校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材料学院承办的第69期“通海讲堂”在奉贤校区敬贤堂开讲。同济大学高分子材料系主任杜建忠教授应邀作了题为“生物医用高分子囊泡”的专题报告,材料学院院长林绍梁主持报告会,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戴诚安及部分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杜建忠通过事例与数据,介绍了高分子囊泡的生物结构与作用机理,为同学们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他用“非均相膜、非对称冠、膜冠融合”这12个字总结了对高分子囊泡的研究。杜建忠从脂质性囊泡开始讲起,指出了传统高分子囊泡仍存在的膜过于致密、内外冠对称、膜冠不融合这3个问题。在关于膜致密问题的讲述中,他向同学们介绍了7种材料:人工核膜囊泡、双门控囊泡、以糖制糖囊泡、第二代以糖制糖囊泡、超声响应囊泡、护肾血管造影囊泡、骨靶向囊泡。他用自己受动车启发而构建出“以糖制糖”机理的事情举例,倡导同学们要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寻求灵感。针对膜冠融合囊泡时,他将“化敌为友”的哲学思想运用到囊泡中,即把细菌感染对骨性的不利因素转化为促进生长因子释放的有利因素,从而解决一些生物医学难题。他勉励同学们,很多医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材料的设计和化学的方法,未来生物等领域的发展需要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努力。

在交流环节,杜建忠就同学们关于“科研时间过于漫长遇到瓶颈的时候应怎么办”“马上要步入科研工作的同学如何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向”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未来工作的难度或者时间与同学们的创新程度相关,研究生生涯主要是一个科学技能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同学们应循序渐进,不要因为时间漫长而放弃。在关于科研方向如何选择上,可以通过多听报告、多看文献、多与老师交流这3个途径来逐步确定。

发布时间:2021-05-21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