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21年2月的丁西三同志,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了华东化工学院的建校和“652”工程四川分院的建设,这位有着80年党龄的百岁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信仰初心。近日,他给“00后”们讲述自己“永远跟党走”的人生经历。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新闻网、新民网、东方网、上海科技报、周到上海等媒体刊发报道,对丁西三先生“永远跟党走”的故事进行了相关报道。
【光明日报客户端】听,华理百岁老革命讲永远跟党走的故事
华东理工大学素有“中国化学工程师的摇篮”之美誉,自建校至今,一直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奋进。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为了尽快振兴发展中国的化学工业,培养优秀化工建设人才,1952年,华东化工学院(即华东理工大学前身)在上海成立。
创业艰难百战多,广大师生干部为了学校的创建和发展艰苦奋斗、呕心沥血。作为建校之初的8位党委委员之一,丁西三同志从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亲历和见证了华东化工学院的创建和发展。这位有着80年党龄的百岁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信仰初心。
丁西三先生在百岁生日时挥毫书写“永远跟党走”
抗战救国 践行初心
丁西三出生于1921年,他的革命思想是从学堂开始的。“当时,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一些革命歌曲,我至今仍然铭记于心。我小时候很爱读书,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很多知识。那个时候条件艰苦,放学后我就去卖煤油灯,赚钱买书学习。”丁西三回忆说。
19岁那年,丁西三开始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此后一直从事革命工作,对党的忠诚与热爱也是在革命工作中培养起来的。1941年,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43年春天,丁西三进入抗日部队,主要是发动群众抗战打游击,开展地雷战、“麻雀战”。
丁西三先生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那时就知道抗战,我父亲不让我走,我还是说,不行,现在不抗战不行。”他回忆说,“有一次战斗,敌人离我们十多里路,我们每天四五点钟吃完晚饭集中出发,一宿走四五十里路,走到宿营地,战士累得一倒下就睡着了。第二天,敌人的部队两三个钟点就赶上来了……我这个人很幸运,才能存活下来。”
尽管时时冒着生命的危险,但丁西三不仅自己一直战斗在抗日第一线,还动员妹妹、弟弟一同参加革命工作,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
结缘华化 干事创业
解放上海后,华东局抽调了200多个县团级干部,到当时位于上海宝山路上的暨南大学第二院学习政策,其中就包括丁西三。这也为他后来进入教育领域打下了基础。
1952年,华东化工学院成立,丁西三全程参与了建校过程。“那个时候,学校师生很少,院校管理的经验几乎一片空白。但是,我们始终坚守‘党对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基本方针。”
说到学校第一任校长张江树,丁西三说:“他对业务非常认真,对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他非常重视老教授、老教师,同时也注意对新教师的培养。他尊重党,尊重每一位党员同志。”
为了落实党委对高校的领导,当时的学校采取了如下办法:一是抓政治学习,组织教职工开展政治学习活动;二是抓思想改造;三是重视党员的培养。当时,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非常密切,重视与教授、教师们交朋友,并且关心解决群众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那时候,学校还建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作为教研室的建设者,丁西三自觉承担起授课的任务。白天工作繁忙,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备课,通宵是常有的事情。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还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学习,成为哲学系的学生。“我做学生的愿望非常强烈,因为我觉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没有教育知识,没有哲学基础,是无法做好工作的。”
奋战黄坡岭 建设西南分院
20个世纪60年代初,为贯彻国家战略决策,作为教育部重点高校的华东化工学院内迁部分专业,选址四川自贡,创建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
西南分院建设时期丁西三等参加建校劳动
在国家的号召和组织的安排下,丁西三参与了西南分院的建设,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和物资调配工作。他天天乘公交车往返于粮食局等地方机构,尽自己所能,为工程建设人员提供后勤保障和物资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当时为了节约建设房屋的经费,我们主动要求和群众住在一起,两家人住一间房。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我觉得乐趣也有很多。那个时候,同志间不分你我,相处非常融洽。”丁西三回忆说。
西南分院建设时期丁西三与学生在一起
在西南分院建设时期,参与建设工作的所有干部、教职工,付出的不仅是辛勤与汗水、智慧与才华,更是满腔的热情和无悔的年华。大家克服各种困难,远离家乡,与当地人民一道,默默无闻地奋战在黄坡岭,为祖国的国防建设、教育事业洒热血、作奉献。在那里,学校招收和培训了2千余名学生。这些学生多来自云贵川地区,他们学习劲头很强,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全国各地,为国家的化学化工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数十年过去,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已发展成为拥有3万多人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在建设西南分院过程中铸就的“勤奋求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黄坡岭精神,现已成为华东理工大学和四川轻化工大学根脉相连、共展宏图的力量和源泉。
回望与学校共成长的路,丁西三深感:“要紧跟党,紧跟党的政策路线,要注意发展、创新,没有发展创新不行。”“要大胆地闯,没有闯劲不行,所以在干事业方面要敢闯。”
丁西三先生与青年学生交流
如今已百岁高龄的丁西三仍然心系教育、心系党。不久前,在面对前去看望他的华理学子时,他还寄语道:“希望年轻人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好。”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继军 任鹏)
原文链接:https://wap.gmdaily.cn/article/056964c738ee40119140c2a215edf87d
【中国新闻网】华理百岁老革命讲永远跟党走的故事
丁西三先生在百岁生日时挥毫书写“永远跟党走”。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8日电(许婧)2021年,奋斗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华东理工大学素有“中国化学工程师的摇篮”之美誉,自建校至今,一直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奋进。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为了尽快振兴发展中国的化学工业,培养优秀化工建设人才,1952年,华东化工学院(即华东理工大学前身)在上海成立。
作为建校之初的8位党委委员之一,丁西三同志从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亲历和见证了华东化工学院的创建和发展。
这位有着80年党龄的百岁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信仰初心。今天,他来给“00后”们讲述自己“永远跟党走”的人生经历。
抗战救国 践行初心
丁西三的革命思想是从学堂开始的。“当时,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一些革命歌曲,我至今仍然铭记于心。我小时候很爱读书,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很多知识。那个时候条件艰苦,放学后我就去卖煤油灯,赚钱买书学习。”丁西三回忆说。
19岁那年,丁西三开始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此后一直从事革命工作,对党的忠诚与热爱也是在革命工作中培养起来的。1941年,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43年春天,丁西三进入抗日部队,主要是发动群众抗战打游击,开展地雷战、“麻雀战”。
“那时就知道抗战,我父亲不让我走,我还是说,不行,现在不抗战不行。”他回忆说,“有一次战斗,敌人离我们十多里路,我们每天四五点钟吃完晚饭集中出发,一宿走四五十里路,走到宿营地,战士累得一倒下就睡着了。第二天,敌人的部队两三个钟点就赶上来了……我这个人很幸运,才能存活下来。”
尽管时时冒着生命的危险,但丁西三不仅自己一直战斗在抗日第一线,还动员妹妹、弟弟一同参加革命工作,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
结缘华化 干事创业
解放上海后,华东局抽调了200多个县团级干部,到当时位于上海宝山路上的暨南大学第二院学习政策,其中就包括丁西三。这也为他后来进入教育领域打下了基础。
1952年,华东化工学院成立,丁西三全程参与了建校过程。“那个时候,学校师生很少,院校管理的经验几乎一片空白。但是,我们始终坚守‘党对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基本方针。”
说到学校第一任校长张江树,丁西三说:“他对业务非常认真,对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他非常重视老教授、老教师,同时也注意对新教师的培养。他尊重党,尊重每一位党员同志。”
为了落实党委对高校的领导,当时的学校采取了如下办法:一是抓政治学习,组织教职工开展政治学习活动;二是抓思想改造;三是重视党员的培养。当时,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非常密切,重视与教授、教师们交朋友,并且关心解决群众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那时候,学校还建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作为教研室的建设者,丁西三自觉承担起授课的任务。白天工作繁忙,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备课,通宵是常有的事情。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还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学习,成为哲学系的学生。“我做学生的愿望非常强烈,因为我觉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没有教育知识,没有哲学基础,是无法做好工作的。”
奋战黄坡岭 建设西南分院
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为贯彻国家战略决策,作为教育部重点高校的华东化工学院内迁部分专业,选址四川自贡,创建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
在国家的号召和组织的安排下,丁西三参与了西南分院的建设,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和物资调配工作。他天天乘公交车往返于粮食局等地方机构,尽自己所能,为工程建设人员提供后勤保障和物资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当时为了节约建设房屋的经费,我们主动要求和群众住在一起,两家人住一间房。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我觉得乐趣也有很多。那个时候,同志间不分你我,相处非常融洽。”丁西三回忆说。
在西南分院建设时期,参与建设工作的所有干部、教职工,付出的不仅是辛勤与汗水、智慧与才华,更是满腔的热情和无悔的年华。大家克服各种困难,远离家乡,与当地人民一道,默默无闻地奋战在黄坡岭,为祖国的国防建设、教育事业洒热血、作奉献。在那里,学校招收和培训了2千余名学生。这些学生多来自云贵川地区,他们学习劲头很强,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全国各地,为国家的化学化工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数十年过去,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已发展成为拥有3万多人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在建设西南分院过程中铸就的“勤奋求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黄坡岭精神,现已成为华东理工大学和四川轻化工大学根脉相连、共展宏图的力量和源泉。
与党同呼吸 永远跟党走
回望与学校共成长的路,丁西三深感:“要紧跟党,紧跟党的政策路线,要注意发展、创新,没有发展创新不行。”“要大胆地闯,没有闯劲不行,所以在干事业方面要敢闯。”
如今已百岁高龄的丁西三仍然心系教育、心系党。不久前,在面对前去看望他的华理学子时,他还深情寄语:“希望年轻人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好。”
原文链接:
http://www.sh.chinanews.com/dangjian/2021-05-08/87037.shtml
更多媒体报道一览:
【新民网】听!华理百岁老革命讲永远跟党走的故事
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952392.html
【东方网】百岁老革命给大学生讲故事:80年党龄的他说“永远跟党走”
https://n.021east.com/pnews/162065219977011701
【上海科技报】听华理百岁老革命讲永远跟党走的故事
http://www.duob.cn/content.html?id=215957
【周到上海】华理这位百岁老人党龄80年,听他讲述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初心!
https://static.zhoudaosh.com/D381AEE876D30495E86D2223012366F85B40A9356B526ECEC3502511FFD572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