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绿色工程教育暨未来工程师论坛举行

稿件来源:教务处   |作者:潘聪聪   |摄影:宣传部、教务处   |编辑:远芳   |浏览量:1309

宣传部、教务处教务处

4月15日—16日,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承办的2021绿色工程教育暨未来工程师论坛在沪举行。论坛以“绿色引领创新·使命驱动未来”为主题,包括2场主论坛和4场平行分论坛,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直播互动的方式进行。260余位来自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线下参会,共话绿色工程教育的新挑战、新思路和新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王孙禺教授,作大会主论坛报告。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炜、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校长轩福贞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副校长辛忠主持开幕式并作主论坛报告,副校长朱为宏主持闭幕式。

华炜在致辞中强调,此次论坛就是要在国家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大框架下,探讨如何引领绿色化工教育及促进化工学科的发展,如何加快面向未来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从而提升我国化工教育和科研基础力量的综合实力。她表示,中国化工学会将与化工学术、教育、产业界紧密合作,推动化工学科建设和化工高等教育发展,助力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

毛丽娟指出,为推进新工科发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对标“五个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建设的要求,上海市教委相继出台了系列举措。目前,上海高校已有64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师教育专业认证,入选了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1项。她希望此次论坛能凝聚智慧力量,培养出更多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工程科技英才。

轩福贞在致辞中表示,从工程能力创新、专业与通识教育、学科交叉与未来工程师培养等方面,探讨绿色工程教育正当其时。他希望本次论坛深入探讨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创新体系建设问题,深入研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绿色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的模式与路径,从而推动化工学科与新兴学科产业的交叉和创新,引领绿色化工体系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基础研究、新型科技和产业创新。

在首场主论坛中,钱旭红作了题为“思维卓越的绿色工程教育”的主论坛报告,涵盖了绿色论、量子论、知识论、无为论和思维论等内容。他阐释了绿色工程教育和绿色教育工程之间的关系、绿色化学12原则和绿色工程12原则,分享了如何通过知识的传授,建立思维逻辑,实现科学思维,如何辩证地看待世界、看待科学、看待社会。他认为,绿色工程教育融合了从生态文明到人文哲社的多学科知识和思维。

傅向升在“石化的未来在未来工程师”的主论坛报告中,回顾了新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三大阶段,并通过翔实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了石化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原料瓶颈、创新能力、效益制约,以及碳达峰和碳中和对石化行业新格局的影响等。他强调,实现强国跨越、产业结构高端化、做好行业安全保障、实现绿色发展等,关键都在于未来工程师。

在题为“加强绿色工程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的卓越工程师”的主论坛报告中,辛忠从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工程教育的理论、绿色工程教育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华东理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绿色工程教育的未来设计等5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绿色工程教育“为什么做、怎么做、谁来做”的问题。他指出,绿色工程教育应该成为所有工科专业、与工程相关的非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工程教育知名专家,王孙禺在“工程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论坛报告中,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成立的背景,关于可持续发展与世界工程日、《工程——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以及围绕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培养所开展的工作。他表示,目前工程师的能力与数量相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还有差距,尤其需要培养更多的女性工程师和年轻的工程师。

在当天下午的4场平行分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绿色工程教育与工程能力创新”“通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工程伦理培养”“化工高等教育及专业认证”和“学科交叉与未来工程师培养”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和探讨。

4月16日,第二场主论坛由副校长朱为宏主持。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四川大学副校长梁斌、清华大学赵劲松教授、浙江大学李伯耿教授、中石化上海化工研究院副院长杨卫胜依次作了题为“化工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实践”“复合型化工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伦理——新工科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碳中和目标下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和“从工程创新到工程实践”的主论坛报告。大会期间,论坛还面向社会各单位征集获奖教学成果、招生需求或优秀人才需求信息,在现场予以展示。

近年来,我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在绿色工程教育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体系、案例库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先行先试。自2014年起,学校通过开设“绿色中国”“企业EHS风险管理基础”及“工程伦理”等系列课程,构建绿色工程教育通识课程模块。同时,围绕某一工科专业,系统性地在若干门专业课中嵌入绿色工程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环境生态等要素,且不少于2学时。2019年3月,学校着力进行课程案例库和实践案例库建设,现已开发建成60个用于绿色工程教育教学的案例,内容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此外,学校还探索形成了绿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Green Lab + Green Club + Green Shop),通过建设VR虚拟现实实验室、重点培养绿色工程教育双创项目、开展“绿色工程教育”暑期学校和“SCIP+”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不断深耕绿色工程教育的土壤。

发布时间:2021-04-19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