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一减一增的背后,是万千求职者的努力与奋斗。
还有不到半个月,我们将会和2020年说再见。
因为一场突然而至的疫情,加上全球经济下行的叠加影响,今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季”。不过,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下降0.1个百分点。
此外,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
数据一减一增的背后,是万千求职者的努力与奋斗。那么,在这一年中,应届毕业生们、那些受到影响的职场人,他们的感受究竟如何,而即将到来的2021年,求职者又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不妨来听一听记者一线采访的“声音”。
应届生:
踏踏实实做准备,都能找到心仪工作
就业难不难,要问大学生自己。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工程专业研究生赵烁晨告诉记者,他们寝室四个男生都在此次秋招中找到了工作,他自己也从新材料跨界到互联网行业,收获了腾讯、字节跳动、 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等多家公司的录用通知。
“6月份返校后,我就开始准备找工作。”赵烁晨的研究方向与计算机搭界,他也对互联网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从研二的时候就明确了自己的就业目标,那就是进入互联网头部企业,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
“7月份的时候,我进入了字节跳动实习。忙实习的同时,也开始在网投简历。”赵烁晨告诉记者,他投了阿里、美团、网易、腾讯等多家企业,最终字节跳动和腾讯都像他抛来了橄榄枝。“我签了字节跳动的测试开发工程师岗位。平台好,发展潜力大,而且薪酬也不错。”
复盘整个找工作经历,赵烁晨说虽然大环境不好,但是他感觉就业市场上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只要踏踏实实做准备,调整好心态,都能找到工作。
“我们寝室四个人,两个签约了上汽,一个收获了半导体行业的offer。”赵烁晨说,虽然研究生同学们之间对找工作情况交流不是特别多,但是他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们基本上都找到了工作。“有的暂时还没有签约,是在等待春招,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机会,但是基本上都有保底的了。”
作为“过来人”,赵烁晨建议同学们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公司和岗位,多收集信息,多做一些模拟面试。“找工作要主动出击,越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准备的越早,选择的余地越大。”
文体行业从业者:
新模式诞生新岗位,人才需求有望增长
文体行业是今年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往年,上海每年会举办近200项国内外体育赛事,但2020年行将过去,除了全民健身类赛事,上海体育赛事数量仅有个位数。
不过,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红红火火。前不久,市体育总会联合十多家体育社团组织进行了联合人才招聘,各家依然存在着人才需求问题。
一家赛事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明年没有市民运动会,但还有惯例的城市业余联赛,“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大家都积累了经验。而且,随着互联网+的融合,AI赛事的引入,不管是协会还是赛事公司,对于懂互联网运营的人才需求上升,大家也很重视自己赛事的包装和宣传,策划类、新媒体人才的引进很迫切。”
而在体育领域,近年来大热的电竞行业,更是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起步于东南亚的沐瞳科技今年在上海有近7倍的规模增长,公司严格要求上海公司每个月必须入职20个人。
此外,“平台+个人”新就业模式创造了大量线上电竞陪练师岗位,为保就业、促民生做出巨大贡献。比心陪练APP副总裁杜明江表示,他们在2021年需要招募700—800个人,希望上海电竞能够有集群效应,有一些人才培训的产业出来,确实缺口太大。
杜明江介绍,从公司的发展角度来看,一些电竞的编导类类才最为紧缺,第二则是技术维度的人才,特别是对于电竞又熟悉又有技术背景的人才,“我们现有很多技术人才都是从百度、字节跳动那边挖的,如果这些人对于电竞更喜欢,可能会更好一点。”
首席职业指导师:
知晓这三点,明年求职“顺风顺水”
疫情期间,李弘帮助受疫情影响失业的人在新公司实现再就业,入校指导大学生就业超过2000次。
作为国家星级职业指导师,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李弘明显感觉,今年的就业压力的确有所加大,其咨询量也显著上升。
“今年就业压力带给应届生最大的变化,或许并不是选择岗位,而是选择行业。”李弘表示,不少应届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行业产生了怀疑,而把目光放在大数据、互联网、直播、电竞等高光、高薪职位上。虽然年轻人想要“换跑道”,可因为自身职业技能的“迁移”不够,使得往往求职落空。
除此之外,职业指导师们发现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前来寻求公共就业指导服务的人群中,出现了一群中年、中高层人员,他们原本或许在职场中“顺风顺水”,却因为疫情造成的行业影响,职业生涯突然“急转弯”。
每当遇上这样的对象,李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帮助对方缓解“超级焦虑”的心情。
“甚至有原来年薪50万元的高管去应聘地铁安检员,教育机构校长助理去求职前台的。”李弘表示,由于人岗错配,这种“病急乱投医”自然还会受挫,结果又放大了他们的焦虑。
李弘表示,在职业指导师看来,求职者只要梳理自己的“职业能力”,再找到这些职业能力可以“迁移”的部分,再就业其实并不难,“通常,1至3个月之内,他们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在李弘看来,明年疫情如何发展尚不确定,对就业的影响也难以预料,但对有心求职的人员来说,还是可以事先未雨绸缪。
“首先,要尽量拓展自己的求职资源,不要总拘泥于商业网站。”李弘告诉记者,求职网站的成功率大多不会超过15%,而熟人介绍上岗的比例却要超过30%。所以,对于在2021年想要寻求新岗位的求职者来说,尽量拓展自己的职场“朋友圈”很重要。
其次,要懂得求职技巧。李弘在职业指导中发现,不少职场人虽是“老鸟”,但其实早已忘却了面试、简历等经验,甚至还不如一些“菜鸟”。
不仅如此,要增加自我效能感。李弘建议目前在岗的职场人,不要多“折腾”,多关注手上工作的“红利”,而不是总抱怨其“痛点”。
原文链接: https://www.51ldb.com//shsldb/zc/content/01766ff70456c001729087f8f563fc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