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资助证书授予仪式暨行前座谈会在逸夫楼演讲厅举行。中国驻法国使馆前教育公使衔参赞马燕生,我校党委书记杜慧芳、副校长辛忠出席了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永生主持了活动。
授予仪式上,辛忠介绍了我校学生国际交流及资助整体情况。目前,我校已与全球72所高校开展了85项学生国际交流项目。2016-2020年,我校共派出学生参加国(境)外交流、交换、国际会议等2951人次,其中本科生2141人次,研究生810人次。为鼓励学生参与国(境)外学习交流(交换)项目,学校自2013年起设立学生国外(境外)学习项目专项基金,并逐步加大资助力度。“十三五”期间,我校国际交流受资助人数较“十二五”期间增长2倍,资助金额增长3.6倍。他希望同学们牢记学校“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心系祖国,做有理想有情结的华理人、有情怀有担当的中国人。
图片说明:辛忠副校长介绍我校学生国际交流及资助情况
杜慧芳、马燕生、辛忠分别为本年度获得资助的7名学生代表颁发了资助证书。生工学院2018级乔皓晨、理学院2018级江越通过牛津大学的严格选拔,分别赴该校的曼斯菲尔德学院(Mansfield College)、彭布罗克学院(Pembroke College)学习一年,各获得8万元资助。化工学院2017级高劭扬、化学学院2018级朱雁晨、外语学院2018级王渊、资环学院2018级黎可含、商学院2017级余立冰各获得2万元资助,将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法国FGL化学工程师联盟学校以及德国汉诺威大学交流学习。
图片说明:资助证书颁发仪式
座谈会上,7名学生做了交流发言,衷心感谢学校搭建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并给予资助,表示会抓住机会,秉持初心,不负时光,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
图片说明:受资助学生交流发言
生工学院党委书记赵黎明、资环学院党委书记修光利作为学院代表交流发言。他们表示,学院会继续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加大选派力度,并为学生搭建更高更广的交流舞台。
图片说明:座谈会现场
杜慧芳在总结讲话中向获得资助的学生表示祝贺。她表示,在今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特殊时期,各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刻苦努力,赢得了到世界一流大学学习的机会,尤其是有2名学生被牛津大学录取,实属不易。她指出,当前,虽然国际交流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发展趋势不会改变。近年来,学校的国际交流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017年,学校成立了“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并获得上海市政府2亿元经费支持。2019年,我校与法国化学工程师联盟深化了合作,建立了学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法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2019年,我校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共建全球首个科技创新孔子学院。她强调,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与一流高校相比,我校在学生国际交流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师生国际交流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学校将统筹规划、加大力度,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为学生们出国(境)交流学习创造更多优质的平台。最后,她殷切地向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做热爱祖国、薪火相传的“脊梁”,二是要做本领过硬、堪当大任的“栋梁”,三是要做传播文明、增进友谊的“桥梁”。
图片说明:杜慧芳书记作总结讲话
座谈会后,马燕生作了题为“国际组织需要什么人才: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讲起”的专题报告。马燕生结合40多年外交工作经验,为我校师生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国际组织情况。他用36字箴言寄语学生:一是要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世界胸怀,二是要专业复合、外语熟练、技能全面,三是要能于竞争、善于交流、融通中外。
图片说明:马燕生公参作报告
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党办、学工部、教务处、化工学院、化学学院、商学院、理学院、外语学院等单位负责人,以及学生代表等7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