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博会专递】聚焦健康绿色智能 我校14个项目参展工博会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张婷   |摄影:郭钰   |编辑:   |浏览量:1739

郭钰

9月15日至19日,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以下简称“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在高校展区,共有69所高校的708项创新成果参展。围绕“健康”“绿色”“智能”,我校共有14个项目参展。其中,药学院李洪林教授的抗RNA病毒DHODH候选药物的发现与应用项目荣获中国高校展区特等奖,化学学院王利民教授的华理香免洗手消毒液项目荣获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此外,我校连续第十五次荣获优秀组织奖,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纪桂杨老师荣获先进个人,

我校其他参展项目为:资环学院于建国教授的高盐废水分质结晶资源化与零排放成套技术与装备,化工学院赵玲教授的高性能轻量化聚合物材料的绿色高效制备,生工学院张立新教授的新冠病毒高效检测系统,化学学院晏琦帆教授的新型电致变色聚合物,机动学院易建军教授的自主导航避障智能无人系统,华昌公司的高性能环氧树脂,双创中心的混合现实水煤浆气化装置教学系统、智能泡茶机,以及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享玩SharePlay-新奇酷数码共享租赁平台、重阳福祉、T-APPLE现切水果无人零售机和智能厨房管家。


聚焦健康,华理科学家在奋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科学家们挺身而出,开展病毒检测、诊疗等相关研究。我校此次工博会展出的多个项目,就是瞄准国家应对新冠病毒的重大需求,针对病毒检测、防治和灭杀等方向的研究成果。

“新冠病毒高效检测系统”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基于免疫层析技术和捕获法的原理开发了新冠IgM/IgG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并获得美国FDA注册和欧盟CE认证,通过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验证。据项目负责人张立新教授介绍,该剂盒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针对新冠病毒抗体IgM和IgG联合检测,能够简化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流程,可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疾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覆盖,与核酸检测互补协同,由不同维度完善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疑似患者的辅助诊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于患者的检出。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是催化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第四步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酶,通过抑制DHODH的活性,可以抑制嘧啶碱基的从头合成,起到抗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癌和抗病毒的作用。据“抗RNA病毒DHODH候选药物的发现与应用”项目负责人李洪林介绍,项目在上市老药和候选新药两个方面均有创新发明:老药来氟米特和特立氟胺已在中国、美国和英国开展治疗COVID-19的临床试验;候选新药S312和S416有望开发成为具有广谱抗RNA病毒的特效新药(1.1类),为将来其它急性RNA病毒的感染性疾病做好候选药物的储备。

“华理香”免洗手消毒液由王利民教授带领“化学与艺术”课程团队研发,该酒精洗手液系新一代多功能配方产品,从有效成分含量、消毒抑菌效果、保湿护理效果、pH值等各个方面看,都是抗疫防疫必备的防身利器。


聚焦产业,绿色发展是关键

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此次华理展出的项目中,有不少聚焦绿色化工,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企业发展的项目。

聚丙烯作为产量大、增长量快、应用领域广泛的五大通用热塑性树脂之一,其高品质发泡材料的绿色制备一直是聚合物发泡领域的热点与难点。化工学院赵玲教授领衔的“高性能轻量化聚合物材料的绿色高效制备”项目,所掌握的超临界CO2发泡聚合物技术,正是制备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2016年至今,项目已成功建设了7套年产3万立方模压发泡装置,实现了低密度聚丙烯微孔厚板的世界领先制造;新建了6套、优化改造了3套年产4-6万立方的釜压发泡装置,生产效率提高25%,成品率提高到99%以上;发泡专用料已在镇海炼化生产。

含盐量高的工业废水量大、面广、污染重,处理困难、成本高,是多个行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由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牵头,与苏州聚智同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高盐废水分质结晶资源化与零排放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聚焦高含盐废水处理的关键技术难题,打造了具备“资源化、零排放”效能的高含盐废水处理高效“技术链”,并成功应用在多个产业领域。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目前已申请和公开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与中石油、山东东岳集团、江苏中丹集团等企业建成多套产业化装置。


聚焦智能,生活更具科技感

智能,是此次参展项目的另一个关键词。

机动学院易建军教授团队研发的“适应于未知环境探测的智能无人系统”,解决的是非结构化室外场景下的无人系统(无人车)的定位、建图与导航研究问题——装备这套系统后,无人小车仿佛人类一般“耳聪目明”,甚至“头脑灵活”地“判断”所处环境,进而“思考”解决方案,直至顺利到达指定的目的地。

针对场景未知、干扰严重、地形复杂而且非结构化这些场景特点,为了让无人小车具备“自力更生”能力,研究团队赋予了无人小车3个功能——自主环境,自主定位与场景重建,3D导航与避障。

目前装备上这套系统的无人小车,“视力”最大测距10米,图像采集速率为每秒30次,避障速度达到每秒更新一次,已经能够克服直径为自身高度2倍的凹坑的阻挡,而且整体作业非常灵活。

除了工业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智能更是无所不在。

“智能泡茶机”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只需按下按钮,等待几分钟,就能喝到一杯不亚于大师级手法冲泡的好茶。这款名为“路与”智能茶艺机,由机动学院郭慧老师指导的多学科学生团队自主研发,让控温烧水、取茶、洗茶、过滤、洗杯、泡茶、端茶等多种繁琐操作在3分钟内一气呵成。同时,整个泡茶过程以机器人模仿大师的手法进行直观展示,既充分还原了人工泡茶的口感,又将科技与茶艺融为一体。据介绍,本产品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的茶品选择不同的泡茶时间和温度,还兼具了物联网远程控制、语音识别、温控检测、选取茶叶、私人订制等多种功能,可广泛用于公司商业洽谈、智能家居、茶馆、茶文化博览会等各种场合。

没有时间练习厨艺,却又想居家享受美食,除了外卖还有别的选项吗?

由机动学院马新玲老师带领本科生团队研发的“智能厨房管家”项目,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款致力于让烹饪变得更简单轻松、让食物变得更美味营养的产品,通过人性化的交互界面与精巧的模块化结构设计,实现了多态调料的自动供给、精准添加与食材的定量加入。“这款智能厨房管家机械设计精巧、力学结构考究、功能强大实用、系统自动智能、小巧经济环保,开启了烹饪新模式,非常适宜居家推广。有了它,小白可以秒变大厨!”学生团队负责人李东晓介绍说。

发布时间:2020-09-16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