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深山,“95后”青年的返乡“劝学路”

——记“2019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获得者杨孟平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受访者、学工部   |摄影:受访者   |编辑:   |浏览量:1631

受访者党委宣传部

从班级垫底到名列前茅,从落后的大凉山到繁华的大上海,从没接触过电脑到保研人工智能硕博连读,从走出大山到回报大山……来自大凉山的“95后”华理信息学院青年学子杨孟平,于日前获评“2019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

杨孟平不仅完成了自身的蜕变和成长,还一直致力于家乡的“控辍保学”,用扶智助力扶贫,从2015年至今,累计影响帮助2000多名学生,由此也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9年度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2019年度上海市十佳资助宣传大使等。


路途再远,读书是前途

杨孟平出生在四川省大凉山的一个小山村。那里交通不便,走到最近的学校也要2小时,离县城里的高中更远,而山里的矿业资源却是近利,他从小目睹着村里很多人为了后者放弃前者。

“路途再远,读书是前途,矿再近,不能背一辈子”,受父亲这句话的影响,杨孟平一直刻苦努力,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成为镇上中学第一批考上市重点高中的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杨孟平成功通过“励志计划”(高校专项计划项目)考入华东理工大学。

第一次来到大城市,杨孟平被高楼林立、灯火辉煌的大上海震惊了,眼前的繁华与大凉山的贫苦、落后形成鲜明对比。还没来得及和父母分享所有的新奇,就读于计算机专业的杨孟平在学习上就遇到了大问题——上大学前,他基本没有接触过电脑,而很多同学都早已学过编程知识。

“没有人生来就什么都会,不懂的就多花时间搞懂”,面对学业上的困难,他没有放弃,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努力赶上课程进度。在不懈努力下,杨孟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奖学金等,成功保送华理人工智能方向硕博连读研究生。

除了学业上的压力,杨孟平深感家庭中姊妹较多、爷爷年迈失明等困境,为了减轻家中负担,他积极参加学校勤工助学、家教、暑期实习等各类兼职,并且凭借认真踏实、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竞选成为学生自助超市的经营经理,与20余家供货商沟通,管理80余名兼职同学。大学期间,他从未向父母要过生活费,偶尔还能补给家用。


响应深山呼唤,反驳“读书无用”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杨孟平曾在泥泞中走向学校,在暗光下打开书本。对和他一样出生在深山的孩子而言,读书是黑暗中的一线曙光,是悬崖边的一株稻草,只有努力走出大山,才能改变家庭、改变家乡的命运。

“偏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曾经那落后的观念。”杨孟平记得在镇上读初一时,班上有62个学生,临近毕业时,还坐在教室里的只剩下40多个。“最遗憾的是以前每年回家都听到有人不再念书了,很多家庭都认为读书无用”,为了改变人们的观点,从2015年开始,杨孟平每年返乡回家都会回到高中母校,与学弟学妹分享大学生活的点滴以及自己在读书方面的经验。

“总有一个人能够走出去,总有人会成功,只要我足够努力,那个人就应该是我!”当杨孟平在高中宣讲会上说出这句话时,所有孩子的眼睛都被点亮。那是一道希望的光。

在他的不懈努力和逐步影响下,家乡更多人开始相信“读书有用”,其中,有立志考到上海并不惜补习一年成功被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录取的学弟,也有下决心学习一门技术更好在社会上立足的辍学亲戚。

听了宣讲分享,不少同学给他写明信片表示感谢。“To be better,I’m the best”,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用简短的英文表达出要变得更好的强烈决心。

杨孟平的劝学路在2019年初被新华社采访报道后,累计达350余万人次的网友观看。“能够把这样的思想传递给学生们真的是非常有效的”,网友评论说。这也让杨孟平意识到,只要做的事情有意义,再难,也要坚持。


从个人到团队,星火可以燎原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小群体影响到大群体,就能够把尊重知识、追求知识的思想传播得更远。

2019年暑假,杨孟平不再是一个人,他带领着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心灯”实践团队再次出发。这次他们来到了大凉山最贫穷的五个县之一——昭觉县。12名本硕博成员带着VR一体机、无人机、智能车等先进设备,跨越2220公里,攀爬2500多级到达悬崖村的钢梯,深入5个村庄、8所学校,以科技为“芯”,开展以科技体验为主的夏令营活动,点亮孩子们心中的那盏灯。

“听到有VR一体机、机器人,孩子们充满了期待,吵着闹着要立马就看。我告诉他们,第二天早上九点准时开始,哪知道很多小孩子六点多就起来在那边等我了。”杨孟平说。

“收获知识,收获科学!”一位小朋友课后用力地在纸条上这样写。

“我曾带着问号回到家乡,到我从来没有去过的县,想知道家乡的孩子需要些什么,怎样尽绵薄之力帮助他们,是他们把这些答案告诉了我。”读研一年的杨孟平现在各科目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并潜心学术、努力创新,争取在硕博期间为学科领域作出贡献。作为华理长征精神学生宣讲团的成员,他把家国情怀体现到学习中,落实在科研上,转化为劝学扶智扶贫的责任担当。

发布时间:2020-08-06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