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是基层党组织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过程中需要破除的“老大难”问题。药学院药物化工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在学校和药学院党委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思想引领与实践育人融合、科技创新与服务国家融合,在支部书记程家高的带领下,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药学院药物化工研究所教工党支部现有党员17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以一线教学、科研教师为主体(17人拥有博士学位),包括多位高层次人才,他们在立德树人、学科发展和服务“三农”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夯实基础:思想引领与实践育人融合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对自身的要求。药学院药物化工研究所教工党支部立足实际,紧扣“党建育人融合、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三会一课”为抓手,夯实“两学一做”基础,积极发挥基层党支部在培养人才、创新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
注重学习,强化引领,药学院药物化工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在夯实自身组织建设的同时,注重思想引领与实践育人融合,积极参与研究生党建指导工作,鼓励学生始终怀揣服务“三农”的专业初心,树立“守护大地丰收”的理想信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并安排教工党员带领药学院药物化工所研究生党支部连续多年赴云南、贵州、广西等西部偏远地区,开展绿色农业相关科技支农服务。其中,聚焦农村用药情况调研、探索优化用药方案的“药心农新”社会实践项目,先后获评2018年、2019年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一等奖和专项赛“十大示范项目”。
“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扶贫’,不仅要从书本上的文字去了解,还要从一线扶贫干部和支农科技人员的身上去感受和体悟。”2019年10月,该支部结合党员农药学专业背景,指导药学院药物化工所研究生党支部以“从‘中国式扶贫’中读懂新中国”为主题,开展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号召研究生们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建设、乡村振兴不懈奋斗,受到了央广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青在线、东方网等多家媒体的深度报道。
开拓进取:科技创新与服务国家融合
农业科技创新是“三农”领域补短板的难关。药学院药物化工研究所教工党支部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契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不断强化源头创新能力,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支持,推动提升了我国国际农业科技竞争话语权。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亿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核心来源,而传统杀虫剂的毒性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在“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下,药学院药物化工研究所教工党支部瞄准农药突出的抗性问题和生态风险等难题,聚焦全球最大杀虫剂类别——新烟碱杀虫剂,创制了环氧虫啶、哌虫啶等绿色杀虫剂品种。其中,环氧虫啶是我国唯一入选国际杀虫剂抗性治理委员会(IRAC)名单的候选杀虫剂品种。2018年,“环氧虫啶原药”“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吡蚜·哌虫啶悬浮剂”等获得国家农药正式登记,为水稻和小麦生产安全提供有效支撑,并在全国开展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丰产增收效果。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药学院药物化工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党员、上海市化学生物学(芳香杂环)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忠教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重点实验室全体成员团结一致,砥砺奋进,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提升了我国农药学科的研究水平,促进了国内农药创制研究进展,于2019年获得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党员”荣誉称号。染料化学生物学方向带头人杨有军教授获得2019 年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并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3月,药学院农业学科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为培养我国“三农”创新人才厚植成长沃土。
疫情期间,药学院药物化工研究所教工党支部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中心工作,支部党员积极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参加防疫志愿服务。他们主动关心研究生身心健康,并在教学方面系统规划与建设线上教育资源,使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相互衔接,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他们积极申报建设国家农药创新工程中心,为学校“十四五”农药学学科发展谋划布局。
展望未来,药学院药物化工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将立足教育教学与专业实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认真对标中央精神,切实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发展、助力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建工作重要立足点,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家队伍,切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