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一线采风】舍小家顾大家 脱贫攻坚在一线

——记优秀共产党员、档案馆王䬅在云南寻甸奋战的2年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sling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亦枫   |浏览量:1735

受访者提供

自2012年华理结对帮扶云南省寻甸县起,云南寻甸脱贫攻坚战中便开始涌动生生不息的华理清泉,王䬅便是其中一股涓涓细流。2017年7月,王䬅离家奔赴云南寻甸时,他的孩子才16个月大。到达寻甸后,“5+2”“白+黑”的工作模式即刻开启,王䬅先后在寻甸县金所、泽铁两个社区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没有双休日、节假日,有时忙起来甚至通宵达旦,王䬅就这样埋头苦干了整整2年。


根扎得深 精准扶贫做得实

“好钢用在刀刃上!”精准扶贫讲究的是如何高效实施扶贫政策,如何充分用好扶贫资金。

初到寻甸,王䬅便投入精准扶贫工作之中,上山下村,走访调研,着力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首先是扶持对象要精准,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是个好抓手。为此,王䬅不辞辛劳,一面核查疑似贫困户的收入、住房等各方面条件,一面做好剔除、退出户的思想工作。通过走访,金所社区共退出剔除贫困户9户24人,新识别贫困户8户18人。其次是措施到户要精准。只有详细了解每一户的贫困状况,细致分析出每一户的致贫原因,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因户施策。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王䬅和同事们因户、因人开展帮扶工作,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助力脱贫致富。

金所社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为65户255人,泽铁社区是集汉族、回族、彝族、苗族等多民族杂居的社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8户767人。经过勤奋工作,王䬅不仅对金所、泽铁社区的贫困户情况了如指掌,并且结对帮扶了4户贫困户。

金所社区贫困户、75岁的唐得周是王䬅的帮扶对象。32岁时,他不幸受伤截去了双臂,失去了劳动能力。2017年,在多方努力与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家不仅盖起了新房,还添置了几头猪,此后母猪又诞下小猪,从此生活有了保障。

扶贫更要“扶智”。王䬅帮扶的其中一个贫困户家中有个15岁的男孩,曾辍学一年多,在外打零工。2017年11月,得知这一情况后的王䬅立刻对接社区“三委”成员,多次上门做工作。11月20日,这个男孩最终同意复学,赴金所中学再次开启求学生涯。

王䬅帮扶的另两户贫困户,一户通过国家补助,盖起了新房,过去单薄漏雨的土木结构房屋已成历史,变成了砖混结构。另一户老夫妻俩也盖起了新房,还养上了牛,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改善。

2018年9月,寻甸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宣布“脱贫摘帽”,金所社区、泽铁社区也迎来了共同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刻。


建章立制 规范党建促脱贫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

在脱贫攻坚战中,王䬅所在的两个党总支制定了“党建”“扶贫”双推进的工作基调。驻村扶贫工作队以党支部规范化创建工作为契机,从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费收缴、“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建设入手,激发全体党员的身份意识,引导党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基层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中去。

农村党支部有其特殊性,普遍存在制度执行不规范,党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等情况,工作开展的难度比较大。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前,这些党支部的组织生活通常不太严格,质量也不太高。但通过努力后,王䬅所在的泽铁社区栽开党支部于2018年被评为寻甸县“四星级”支部。部分老党员表示,过去那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又回来了。

在抓好党建的同时,王䬅所在的驻村扶贫工作队还精心谋划,认真筹备,定期召开“三讲三评”活动,积极开展扶贫政策宣传工作。“三讲三评”会议一般在农闲和晚上举行。“三讲”即帮扶干部讲帮扶措施,村组干部讲履职情况,贫困户讲脱贫情况。“三评”就是参会人员评帮扶干部的帮扶成效,评村组干部工作成效,评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通过“三讲三评”,群众对相关扶贫措施、扶贫成效知晓得更多更广更深了,也大大激发了自强、诚信与感恩。

从泥泞不堪的“土路”到宽敞平整的“水泥路”,从晚上漆黑一片到路灯照得亮堂堂,从土木结构的危房到砖混结构的新房……数年间,寻甸便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亲历这些,王䬅深切地表示,“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严”字为先,当好基层组织的党建员;“明”字为要,当好扶贫政策的宣传员;“准”字为本,当好精准扶贫的调查员;“情”字为系,当好贫困群众的帮扶员。这是王䬅在云南亲历脱贫攻坚战时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与要求。与支援帮扶云南寻甸的众多华理人一样,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一样,王䬅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融入脱贫攻坚的汪洋,舍小家,顾大家,攻坚克难,甘于奉献。


发布时间:2020-09-03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