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化挑战”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稿件来源:马院   |作者:马院   |摄影:   |编辑:   |浏览量:14088

马克思主义学院


5月28日下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化挑战”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逸夫楼演讲厅召开。此次会议由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以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召开。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解超,我校党委副书记宋来,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俊傲、院长杜仕菊以及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吴解生分别主持研讨会。

在开幕式致辞中,宋来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表示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剖析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全球化挑战,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解超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后疫情时代关于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非常重要,在这个特殊时期召开此次线上线下融合会议很有意义,他同时强调这也是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2020年举办的第一次大型会议。

在本次论坛的两场主题研讨中,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政党研究中心主任黄福寿教授以“罗马俱乐部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为主题,就罗马俱乐部的产生背景、主要生态思想以及当代意义进行分析,以期为全球后疫情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启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教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方位与现实观照——基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史考察”为主题,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思想史三个视角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央党校教授孙要良以“将绿水青山更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为主题,深入剖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自然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真正关系。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瑶梅教授以“构建生态向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分别从“代内公平”“代际公平”角度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向度。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邱卫东副教授以“在全球抗疫中透视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深入分析全球疫情状态下,出现不和谐现象的根源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主任何立胜教授以“对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思考”为主题,分别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内涵、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进行思考。上海海事大学刘泽雨教授以“低碳绿色生活: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种选择”为主题,指出全球生态恶化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低碳生活是应对生态危机的“绿色捷径”,低碳生活与拉动内需和促进消费不足存在根本矛盾,低碳绿色生活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必然选择。傅昕源以“共生与超越——后工业现代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为主题,指出要把握“后疫情”窗口期,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挑战,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寻求人类从资本的牢笼中获得自由发展的可能性,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赵欣以“后疫情时代推进城市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与优化路径”为主题,分析了后疫情时代推进城市社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社区治理常态化机制相结合的优势,提出要充分发挥和优化社区治理、教化和凝聚功能的路径。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国防大学孙力教授作总结发言时指出,此次研讨会采用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新形式,在新背景之下,以新视野作出了新思考,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有了新应对。他表示,会议深化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起到了以学术研讨引领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

除现场20多名学者与会外,华师大、复旦大学、浦东党校、闵行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市社联、上师大以及我校的40多名师生也在线参加了观摩和互动研讨。研讨会编发了研讨发言的论文集。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01日09时08分
发布时间:2020-06-01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