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4月5日,学工部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举办了多场线上基层就业校友交流会,共有6位校友应邀走进“华理职播间”讲述他们的基层故事,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基层就业心路历程。交流会吸引了300余名身处全国各地的华理学子聆听和咨询。
图片说明:6位校友线上分享
钟炜杰是法学院2019届硕士毕业生,也是一名上海市选调生。他的定岗单位是静安区政府办公室,目前正在崇明区庙镇镇东村进行基层锻炼。关于驻村生活,还在办公室加班的他分享到,从小在城里长大,广袤的农村热土在我眼中始终披着一道神秘面纱。体验过后,发现农村的饭菜格外香、空气格外甜,风光亦是格外美。目前正忙于“迎花博、治五棚”,在与村民朝夕相处中明白了基层才是最生动的课堂,既需勤学政策、熟悉业务,又要调研走访、问计于民。虽然工作繁忙,但是欢喜做事,则路遥而不觉其远,事劳而不觉其累。
华文菁是理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毕业时放弃“稳稳”的出国读研而选择报考江苏选调生,现就职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罗溪镇溪南社区。对于为何选择基层,她说:“于我看来,从事一份充满成就感、愉悦感的工作,生活才会充实且有质感,所以在择业时除了考虑基本的薪酬和工作前景外,更加偏重个人喜好和情怀因素。”面对疫情,她从大年初二接到取消春节休假通知至今,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中。
同为江苏选调生的化工学院2019届硕士毕业生王一冰,曾婉拒了多家知名企业的录用邀请,现就职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社区基层。关于江苏选调生的备考心得,她从选调生考察的各类题型、答题思路、考察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分享。此外,在校长期参加学生工作的她也倾心传授了自己在面试考察环节的“逆袭秘籍”。
西部计划志愿者杭天琳是商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现在云南省楚雄市姚安县团委从事基层青年工作。为了让大家了解更加真实的西部,她对本次交流做了认真翔实的准备。谈及项目初衷,她坦言,“我来自西部,我渴望服务西部,我选择回到西部。知识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但如果我们都不回去,谁来改变西部的命运?”心怀感恩的她深情讲述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华理成长、报考建议和基层故事。关于工作状态,她说,有时要忙到天黑才回去,有时来不及自己做饭,直接在路边买碗炸洋芋凑合一顿。而忙碌之余,她一直坚持学习不松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让我经历了一些影响我一生的事,这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材料学院2015届毕业生张政,在服务期满后于2018年考取了崇明区东平镇人民政府公务员。他畅谈了从“三支一扶”到公务员的成长之路。项目期间,他先后荣获2次崇明区“优秀三支一扶”和1次上海市“优秀三支一扶”荣誉称号。他认为,基层是一个大学堂,也是一个大舞台,既要接“地气”又要平“心气”。他说:“东平镇是我的梁家河,是我梦想和事业起航的地方。同时,对于热爱跑步和阅读的我来说,也是一个桃花源。”疫情之下,上海市努力扩大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规模,计划推出“大学生村官(选调生)”岗位400个、“三支一扶”岗位400个。张政建议有意向的同学把握好国家政策,利用好学校资源,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早做笔面试准备。
法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潘佳,曾参加2017年上海市“三支一扶”计划,供职于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人民政府党群工作办公室(组织)。项目服务期满后参加招考选录,现就职于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并荣获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优秀学员”称号。对于项目报考,她从问题入手引导大家思考为什么选择“三支一扶”?“三支一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从而帮助备考同学坚定信念,化压力为动力。她建议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认清现状、对标找差;在面试过程中大方得体、沉稳自信;在职业规划时,要坚定理想信念,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我们应该选择的地方。
6位校友与母校师生相聚云端,忆往事、看今朝、话未来。他们从自己选择基层就业的初心出发,讲述了在基层岗位上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分享了自疫情以来在一线工作的感人故事。直播互动环节中,与会学生就相关基层项目的职业发展、报考条件以及考前准备等问题纷纷留言提问,校友们耐心地答疑释惑并给予了“一对一”指导。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不仅让参与同学对基层工作有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认识,而且对家国情怀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本期“基层故事”活动系就业服务季的主题之一,后续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将邀请优秀校友组织开展“军旅故事”“边疆故事”等专题交流,旨在发挥校友的引领辐射作用,帮助在校生了解西部、了解基层、了解国家重点领域,有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近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也陆续发布了《祖国在召唤!致2020届全体毕业生的倡议书》《就业引导工程政策问答(2020年版)》和《追梦人》系列等生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