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期待数学与化工的交叉与融合

——华东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戴干策访谈纪实

稿件来源:高等教育研究所   |作者:周玲、樊丽霞、黄珍、刘洋溪   |摄影:   |编辑:   |浏览量:8270

高等教育研究所


个人简介:戴干策,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者;1952-1956年期间,在华东化工学院学习;1957-1959年期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学习;1979-1981年期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化工系访学;曾任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30余篇,获多项国家级奖、省部级奖,教学成果奖2项,专利4项。


终身学数学

问:戴先生,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访谈。您留校之后,在工作上的故事能和我们分享一二吗?

答:我从1952年考到华东化工学院(现为华东理工大学)以来,几乎一直在这里学习和工作。在这当中,我只有五年离开过——两年在清华大学,两年在美国,一年在东欧。我去清华大学和美国都跟我的专业有关系,我的专业是流体力学和传递原理,都跟数学关系很密切,我始终是在学数学,但是我始终觉得自己的数学知识不够用。


问:您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呢?

答:从清华回来后,我又去了美国,当时我的合作导师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有什么特长?”我回答说我对流体力学比较感兴趣,因为我在清华大学学的就是流体力学。接着,他随手给我写了一个公式,不是代数方程,而是微分方程。他能够把微分方程的解直接写出来,我当时十分佩服,因为他并不是数学老师,而是一名化工专业的老师,是我们化工学科的创始人。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数学的厉害,他随手就能把这种复杂的方程式解出来,如果没有很好的数学基础,就进行理工科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数学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问:您一再强调数学是基础,是理工科学生的基本素养,理工科学生学数学到底培养了哪些素质?

答:数学都是逻辑符号,它很抽象,也很简单。我们的学生如果没有抽象能力,没有理性思维能力,没有逻辑思维能力,那就不能叫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这些能力怎么培养?如果我们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没有推导,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没有帮助的。只告诉你是什么,而不告诉你怎么来的,怎么一步一步进行推导都不讲了,这是不行的。培养一个人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品格应该是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知道一切事情过程的艰辛,这都离不开数学的熏陶和长期的积累。能力、品格、为人、智慧都同数学有关系,都离不开数学。这个事情就应该由我们的数学课老师、专业课老师,以及相关的指导人员来做,把数学教育当成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


数学是化学工程背后的学科支撑

问:您认为,要搞好化工,需要建立一个很强大的数学学科支撑。为什么您有这样的看法?

答:现在大学数学教育有断裂的现象。大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课是很多的,大概有十几个学分,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微分方程等课程。但是到后面逐渐就没有数学课了。数学课可以没有,但不应该没有数学,因为有很多推导过程需要用到数学知识。从科研来讲,以前研究化学工程的老师跟数学老师的合作是非常多的,甚至博士生答辩都会请数学老师来。以前全国化工数学是由华东理工大学牵头组织,数学系很多老师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国外化工领域发表的高水平论文的作者信息来看,很多论文都是化工系老师跟数学系老师合作进行发表的,但我们现在这种合作已经不多了。

问:您对跨学科建设有什么建议呢?请谈谈您的看法。

答:我非常希望有人去研究生命科学,用化学工程的技术去探讨生命科学。比如芯片,表面上看好像与化工无关,但实际上芯片也是用的化学化工反应技术,我刚刚提到的生命科学,同样也是要研究生物体里面的化学反应,这个就是跨学科。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其背后的学科支撑是什么。最后,我觉得任何一项好的技术,背后一定有数学和其他学科的支撑,那么,这就回到我所关心的数学上了,要搞好化工,数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与材料、生物、化学工程,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说现在数学特别重要呢?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去有很多无法计算的东西,现在很多都可以计算了,比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都与数学有关系。


问:所以您认为应当加强数学对化学工程的学科支撑。

答:我认为大学数学教育的脱节对学校、学科和人才培养都是不利的。数学的重要性是不需要进行过多论证的。我们从数学与物理的关系,数学与化学的关系,数学与生物的关系,都能看出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是这些学科的基础,对高端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想要化学工程的发展,就离不开数学的支撑,因此加强数学对化学工程的学科支撑是我们无法不去关注的事情。


突破壁垒促进学科交叉

问:您认为应如何加强对学生交叉学科的融合培养?

答:首先,我觉得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安排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给研究生规定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向,这样学科之间的关系就通了。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第一是对导师的要求,导师要解放思想。假如我们安排的课题都是指导老师先懂才安排学生去做,老师不懂学生就不能做,那这个传统可以改一改。第二就是政策上要稍微放宽一点,给研究生足够的时间成长,因为跨学科就必须补基础,补基础就要花时间。其次,我认为交叉学科的融合培养应该培育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不要等引进人才来了再开始做,立足当前,突破一些界限。最后,我特别赞成加强数学学科,加强数学与化工的结合。从化学工程的发展历史来看,数学与化工的结合是十分紧密的,数学曾经推动了化学工程的发展,这股势头仍然值得重视。从学校层面出发,我的提议是希望学校能够建立一流的计算中心,相关的学科参与建设,组织好学校现有的师资团队,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我相信很快就能发展起来,跨学科建设,就能从这里推动。


问: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数学对于社会科学的推动,您有什么看法?

答:我们未必需要每一个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都精通数学,但是每个学科里面一定需要有人了解数学知识。如果说在一个学科里面没有一个人懂数学,那么这个学科高端人才的培养将会是困难重重的。 

问:您对学校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有什么期望和寄语吗?

答:学校最近几年的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引进人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引进一些学校紧缺急需领域的高水平人才,但实际操作起来较为困难,所以要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我们现有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跨学科、前沿学科的研究。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03日09时00分
发布时间:2020-01-03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