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7日,理学院的“黑土地上的玉米棒”团队在素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展开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回顾北大荒历史,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调研北大荒发展现状,提出相应建议,为北大荒建设贡献力量。
追随习近平总书记步伐,体悟北大荒六十年风雨兼程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首站来到建三江,高度肯定了七星农场农业现代化发展。队员们追随习近平总书记步伐,前往七星农场参观学习。团队成员先后参观走访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寒地水稻高科技信息化园区、七星农场稻田画和场史馆。
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农业新技术研究及科技人才培养等,看反季节、跨地域植物和水果在科技的带动下,得以在园区内花繁叶茂、硕果累累。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团队成员集中学习了农业信息化管理、农业物联网综合管理技术、现代化农业机械、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等,感受农业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运作和智能化管理。这打破了队员们对东北农场的固有印象,纷纷感叹科技之强大。
图片说明:七星农场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讲解农场物联网综合管理系统
在万亩大地号,团队成员领略了“横看成垅侧成行,远近高低都一样”的垦区工匠精神,“三江情七星梦”六个字更是承载了垦区人民的深厚情感和美好憧憬。在场史馆,团队成员深刻体会七星人民风雨兼程的奋斗历程,共览七星农场梦想腾飞的光辉岁月。
拜访老一辈开拓者,学习传承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开拓者的奋斗与奉献。团队来到建三江幸福养老中心探访参与开荒的转业官兵和北上知青,共同观看纪录片《丰碑》,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与前辈们深入交流在北大荒的奋斗历史。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从一片荒芜到亩产千斤,都是老一辈人奋斗的见证。一位上海知青奶奶在分享中更是几度哽咽,“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冰冻馍,雪花汤就饭”。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每一位拓荒者的决心。
结束后,团队成员进一步探讨学习,深化对“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北大荒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结合新时代要求和大学生义务,表达了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坚定理想信念,体悟时代重任。
走访第一农户,了解北大荒农户真实诉求
团队走访了七星农场田间党小组组长、七星农场科技示范户张景会,他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建三江考察时慰问的十个拖拉机手之一。团队成员通过与张大爷深入交流,探寻张大爷如今成为农业大户的创业历程,了解目前的发展诉求。
他说:“自己虽然没有办法用知识报效祖国,那就把地种好,也是为国家作贡献了。”于是张大爷1995年来到七星农场,一干就是25年。除了日常耕种,张大爷还在不断学习与创新,跟紧时代步伐,向农业新时代进发。
图片说明:张大爷与团队成员深入交流
“标准、安全、绿色、营养”是张大爷向队员们传递的建三江大米的特点和优势,希望队员能帮助建立推广属于自己的大米品牌。同时,张大爷表示在未来将继续运用科技种植出更多品种、更高质量的水稻,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真正做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队员们深受鼓舞,表示会尽团队所能,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帮助张大爷及建三江大米进行宣传推广。
线上线下调研访谈,设计北大荒优质粮食营销方案
经过前期的学习走访,根据北大荒目前情况和农户需求,结合专业背景,团队拟帮助七星农场设计优质粮食营销方案。队员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先后进行线上线下问卷的发放、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等,就消费者对大米的购买情况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调查。
最终,团队成员对数据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分析,形成了三万余字调研报告,制订了以设计大米销售实体体验店店面、拍摄节约粮食公益宣传片以及设计开发大米电商销售平台为主的针对性强、实效性佳的宣传营销方案,致力于帮助农户解决发展的实际问题。
图片说明:团队成员作的“一粒米的故事,六十年的风雨”主题插画
队员们对七星农场深入了解后,才更加明白“科技兴国”这四个字绝非空谈。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已经远超发达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就此懈怠。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埋头田间,投入农业发展,队员们相信,在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下,农业将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伟大中国梦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