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垃圾分类已成为广大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趣的是,垃圾分类还被纳入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什么垃圾分类这么重要?垃圾到底应该怎样分类?分门别类的垃圾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为了解答这些疑惑,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房忠秋于7月5日做客第二十八期梅雅博论,在研究生楼806室与大家作了题为“做好垃圾分类,保卫绿水蓝天”的分享。
房忠秋从我国垃圾及处理现状出发,深入探讨了如何做好垃圾分类。他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立足国际视野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垃圾分类方法,希望大家从经验中获得启发。他谈到,瑞典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做得最好的国家,押金制度很好地调动了国民的参与度,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居民的生活习惯。在日本,政府会给住户发放垃圾分类表,按时段收取不同的垃圾,方法简单,操作性强。意大利用垃圾税来支持环保。随后,他谈到我国及上海市的生活垃圾基本情况和垃圾分类的最新方法。2017年,我国居民制造的生活垃圾已达2.15亿吨,上海市产生6435万吨垃圾,垃圾主要通过卫生填埋和无害化焚烧进行处理。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垃圾实施“四分法”,包括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4种。他还从专业角度出发,深入解读了垃圾焚烧的烟气处理要求和工艺。他强调,垃圾焚烧电厂的烟气有多种处理工艺,但无论什么处理工艺,都必须使排放的烟气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焚烧、吸附、除尘、除水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
在场学生深受启发,大家围绕“生活中垃圾如何分类”“垃圾分类的意义”等问题与房忠秋进行了深入交流。房忠秋旁征博引,进行了深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