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三进” 育新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爱国学堂”开讲

稿件来源:马院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摄影:   |编辑:   |浏览量:59317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中国精神”系列讲座进课堂,4月1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爱国学堂”在奉贤校区正式开讲。陈迎年、刘芳、秦美珠、张燕、张璐倩、王党辉、汪帮琼、汪斌锋、姜玉齐等9位校内外专家学者做客“爱国学堂”,围绕富强、民主、平等、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红船精神与文化研究9大主题,面向大一大二本科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将所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陈迎年把习近平“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的论断与《论语·子路》中的“先富后教”思想结合起来讨论,在世界文明史的画卷中展望了“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和“中国文化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刘芳对比了中西方民主思想的起源和中国社会民主的具体形式,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光辉成就。秦美珠从西方公正思想起源的小故事娓娓道来,对比了中西方社会的公正思想理论,着重分析了中国社会公正观的形成脉络。张燕讲述了爱国是一个国民最基本的情感,爱国表现为对本国历史温情而理性的认知。张璐倩阐释了敬业精神是人类历史上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古今中外的敬业精神体现了个体对社会的担当。王党辉从《论语》中的诚信立身开始讲解,对比中西方的诚信精神起源,分析了中国社会当前存在的一些诚信问题的原因,并提醒青年人需要将诚信精神铸进自身的品格。汪帮琼从小故事出发,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友善思想和友善之举,彰显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友善之国。汪斌锋将中国古代儒道佛三家的平等观与西方古希腊的平等观进行了对比,结合现实特点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平等观更具人类终极关怀,体现了共产主义平等观中的共同体特质,对当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提供了思考坐标。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姜玉齐对传承中国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展开解读,让青年学子对源自上海的红色文化的起源、传承、发展历程有了初步认知。

    “爱国学堂”作为形势与政策课重要组成部分,对扎实推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爱国学堂”线上系统启动报名开始后,吸引了众多学生踊跃参与,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19日10时51分
发布时间:2019-04-19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