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奋进】一名哈佛直博女生的“三二一”

——访材料学院高材155班何恬蕾同学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卞慧   |摄影:   |编辑:   |浏览量:62560

党委宣传部

    哈佛!直博!全额奖学金!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一名大四的女生在本科阶段走到尾声时交上了这样一份成绩单。从一名懵懂的大一新人,到收获哈佛SEAS学院应用物理专业的全额奖学金,她是怎样一步步实现飞跃的呢?

三个暑假 三当“科研实习生”

    4年本科,只有3个暑假。这3个暑假做了什么,往往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听到何恬蕾3个暑假没有一个用来休息、全都扑到科研工作中时,你会不会惊讶?

    这3个暑假,她在校内校外、国内国外,进了3个实验室,当了3次“科研实习生”。

    大一暑假,她和两名同班同学想参加半年后的“挑战杯”校内选拔赛,相约找到了化学学院的胡军老师。胡老师没有因为年纪小拒绝他们,而是耐心指导他们做关于“多功能复合光催化膜”的课题。后来,他们作为最年轻的一组选手,夺得了化学类的特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级的比赛。

    “大创项目最多2年结题,大学这4年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加上当时已经确立了出国读书的目标,大二暑假前,何恬蕾便向复旦高分子系做生物材料研究的一个课题组递交了申请,获许进组参与研究工作。一位研三的学姐具体指导她。在这位学姐的一篇论文里,何恬蕾还当上了第三作者。

    大三寒假时,何恬蕾着手准备申请美国高校。为了了解国外的科研环境,她翻阅了大量的网页和论文,写了20多封邮件,寻找到美国高校做暑期研究的机会。包括哈佛接受她读博的Weitz教授课题组在内,共有3个课题组愿意接收她。刚刚结束期末考试,来不及参加集体搬家,她就登上飞机,开始了第三次“科研实习生”之旅。

两种角色 给同学带来温暖

    小何同学除了专心搞科研,还有一个角色——团支书。性格开朗的她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设计了很多有趣又难忘的活动。同学们碰到事情,也喜欢找“老何”,因为“她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他们班拿过4次校级“精品团日”的荣誉。“校级的活力团支部、红旗团支部、十佳团支部,我们都拿过!”皮肤白皙的她笑盈盈地说。

    同学王赫说她是 “一个很暖的人、贴心的姑娘”。这个优点在很多事情中都能看出来。

    比如大一下学期的一次“家乡美”团日活动。她寒假就给同学们发信息,请他们发送一张自己的童年照片,并在回校时带一份家乡特产。返校一周后搞活动时,同学们根据童年照片猜人,看视频猜是谁家乡的方言。做“你画我猜”的游戏时,答案都是类似“松鼠桂鱼”这样的,让大家猜是哪位同学家乡的特产。进场时领到同样号码牌的两位同学还可以交换礼物。

    这个活动,从设计、准备到进行,都很精心细致,也让同学们回忆起家乡的美好。大家在游戏中玩到了一起,班级的凝聚力也不知不觉地增强了。

    同学们记忆深刻的还有大二那年的中秋节活动——做月饼、蛋黄酥。活动对全校学生开放,线上报名的名额几分钟就抢光了。结束后大家说:“虽然没回家,但咱们班也有家的感觉。”

一门心思 “我就喜欢做科研”

    “恬蕾不是‘死读书’的孩子。”班导师张琰说她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进大学后想做科研,就想方设法了解如何做科研,并一步步实现目标。

    从大一“想了解科研,试一试”,到大四申请读博,这样一门心思扑进去,只是因为“我就是喜欢做科研”。

    进哈佛后,何恬蕾将继续做生物材料相关方向的研究。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方向?

    “细胞与细胞不一样,很难控制它们的发展方向。这种不确定性正是生物的有趣之处。”她喜欢这种不确定性。

    “科研成果如果能投入应用,是非常有价值的。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是贡献。”

    “而且微观世界特别美。”她指着一张细胞图片,“这是细胞壁,这是细胞质……你看,太美啦!”

    为了这种“喜欢”,她付出了很多。除了暑假没有休息,大三第一学期开学后,因为在复旦的研究还在继续,一周中周一、周三、周四在奉贤上课,另外4天她要从奉贤赶到江湾,单程就要花2.5个小时。

    那几个月里,她回学校时常常赶不上末班校车,只好坐人挤人的海航线,一两点钟才能回到宿舍。那人挤人的感觉连她的晕车症都治好了。

    “这种日子,有时候也让我觉得自己要崩溃。但咬一咬牙,还是坚持下来了。”

    “勤奋是她最大的优点。”张琰老师的评语很贴切。

    明确目标、勤奋追求,何恬蕾一门心思追求科研,担负两种角色,三当“科研实习生”。她的“三二一”,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也展示了一种度过充实大学生活的方式。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9日17时44分
发布时间:2019-03-29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