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再出发】两代人的华理情缘 做中斯友谊的传播者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学生记者 顾晓彤   |摄影:   |编辑:   |浏览量:78610

党委宣传部

    乌黑的寸头显得格外精神,灿烂的笑容总是挂在嘴角,炯炯的目光中透露着友好。他来自斯里兰卡,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是一个“中国通”;他与华东理工大学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是留学生中的“华理二代”。这位阳光帅气、志向高远的大男孩名叫德山,是化工学院油气储运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同学们时常称德山为留学生中的“华理二代”,主要是因为德山的父亲白萨那也是一位“华理人”。他们父子两代人希望用知识架起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友谊的桥梁,做两国友谊的传播者。

两代人的“华理梦”

    1983年9月,高中毕业的白萨那由于成绩优异,获得了斯里兰卡国家留学奖金学,带着梦想,他来到中国。为了克服语言障碍,白萨那专门到北京汉语培训机构系统学习,从拼音到词句再到段落一点一点提升积累,最后顺利通过了汉语水平测试。满怀着对化学化工的热爱,白萨那顺利来到华东理工大学,完成了本硕博的课程学习。

    时隔29年,循着父亲的脚步,儿子德山也来到了这里求学。“中国与斯里兰卡两国友谊十分深厚,中国人民也很热情,来中国留学是最好的选择!”德山说。

    德山高三那年,父亲带着他来到华理。“第一次到华理,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德山微笑着说。校园内整齐排列的梧桐、实验楼里名目繁多的仪器、食堂的红烧肉……华理的一切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梦想的种子在这一刻被种下,高中毕业后,德山选择了华理。

    一晃6年时间过去了,德山现在已经是一名研二学生。一有时间,德山的父亲就会来到华理,父子在校园里散散步,聊一聊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德山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张合照,照片里他和父亲都穿上了学位服,这也成为两代人“华理梦”的最好见证。

留学生中的“资深”华理人

    学校每年举办哪些常规活动,哪个食堂的饭菜更可口,如何在图书馆检索文献……6年时间,德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华理也产生了更深刻的情感。现在,德山有了一个特别的“绰号”——留学生中的“资深”华理人。

    回忆起本科时在奉贤校区读书的时光,德山饶有兴致:“本科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在课堂上学习专业课知识,在活动中遇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节日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那真是段美好的青春记忆。”

    德山本科的专业是自动化。他说:“我最喜欢自动控制系统和PLC控制实验课,这门课一举多得,除了找到未来的研究方向,还帮助我跨越了不少语言难关哪!”教课书是中文的,在预习的时候,德山比别的同学慢很多,查字典、借助软件工具,“龟速”勉强完成预习作业;课堂上,遇到不懂的地方便拍下来,或者在讨论的时间请教老师;课后,再次查阅字典,将笔记中的英文转化成中文。点滴积累,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德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语言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位“龟速”行进的同学,不仅跟上了“大部队”,还有望成为“领队人”。

    除了学习,德山的课余生活也十分充实。本科的时候,德山作为留学生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校龙舟赛。为了这场比赛,他每天热身后下湖“演练”,和队友不断磨合。比赛的日子到了,龙舟队的每个成员都目视前方,卯足劲儿,动作一致地向前划动船桨。“一二—,一二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默契配合下,队员们取得了四等奖的好成绩。

    本科毕业后,德山选择继续留在华理深造。他还作了一个重要决定——转专业。从自动化专业转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除了兴趣外,德山考虑更多的是斯里兰卡需要这个专业的人才。“青年留学生应该有时代担当,这是我在华理学到的珍贵品质。”

做两国友谊的传播者

    德山父亲白萨那初来中国时,华理周围还没有通上地铁,出去一趟要等好久的公交;宿舍没有空调的冬夏,总是格外难熬;查阅网络文献只能到指定的地方,来中国的留学生不是很多,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合作项目也少之又少。2012年,德山来到上海读书,学校周边的环境跟父亲记忆中的模样早已大相径庭。骑5分钟左右的共享单车,即可到达地铁一号线和三号线;空调进宿舍,热水设备正紧锣密鼓地安装;足不出寝就可以查阅文献,来中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合作项目从政治、经济、拓展到更深的领域。

    白萨那博士毕业后从事国际教育培训工作,他希望给斯里兰卡留学生提供更多来中国读书的机会,增进两国的友谊。后来,白萨那加入宁波市政府的专家学者团,积极推进斯里兰卡科伦波港与宁波港合作,最终签下了历史性的合同,对两地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并因此荣获2007年宁波“茶花奖”。

    在父亲的影响下,德山也具有“实干”精神。本科毕业的暑假,他来到宁波开启了实习之旅。多年的口语练习,帮助德山顺利通过中金石化公司的面试,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自动控制系统管理部。“实习期间,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都能用上。将4年所学转化成生产力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次实习也坚定了德山继续深造的想法。

    研究生阶段的德山,一直积极参加两国友好交流活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可以看到德山活跃的身影,在斯里兰卡场馆,他用流利的汉语为中国参观者介绍斯里兰卡的特色产品;工作之余,德山抱着学习的心态参观其他国家的场馆,当遇到与专业相关的产品时,他驻足观察并与国际友人探讨产品的制造原理。有了进博会的工作经历,德山对未来的规划更加清晰了——用知识架起两国友谊的桥梁,坚持做两国友谊的传播者。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13日10时18分
发布时间:2019-02-13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