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育】如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市政协常委李春忠:加快建设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圈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臧莺 摄影:受访者供图编辑:浏览:10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聚集了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内的69所普通高等学校。近年来,上海市积极推进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大零号湾”作为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主要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提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源头支撑,是典型的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圈,到2035年将成为世界级“科创湾区”之一。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政协常委、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春忠表示,上海在“大零号湾”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顶层设计、政策法规和社会参与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基于此,他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圈,助力上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提案。在他看来,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是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圈的重要载体,但在目前,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大学科技园重塑及能力提升迫在眉睫。

市政协常委、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春忠

与此同时,建设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圈,离不开各类投资基金的支持,国资背景基金运营管理的容错及免责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如何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和资金引导放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引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激发创新创业创投活力仍是一个挑战。

为此,李春忠建议,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推动校地共建和社会参与。围绕上海重点产业和高校优势资源,聚焦毗邻大学的楼宇载体,打造充足的创新创业空间,引导师生团队入驻。紧扣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方位需求,搭建成果供需对接平台,完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大学科创功能“溢出区”。“校-地-企”协同推进,按照“树标杆+立示范+差异化+分步走”思路,成熟一个、论证一个,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大学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其次,要积极推动大学科技园重塑,提升其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科技成果转化是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之一,高校科技成果产量较高但往往成熟度较低,难以直接适用于产业领域。李春忠建议上海市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等平台,构建从创业苗圃到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加速器再到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载体,提升大学科技园建设能级。同时,建立“科学家+工程师”研发团队,强化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推出科技金融财税工具包,进一步释放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此外,还可以设立科创联合引导基金,优先支持早期创新创业领域。充分发挥创业投资的独特作用,积极引导“上海市科创投+区科创投+大学校友基金+社会基金”互相协作的模式,搭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高端交流平台。秉承“开放、协同、合作”的理念,构建顶尖科创投资生态体系,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产业化,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

发布时间: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