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无废无异味!华理一项技术能将原油真正“吃干榨净”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刘昕璐 摄影:受访者供图编辑:浏览:10

石油被精炼后,剩下的残余物如何处理?1月13日,华东理工大学传来喜讯,学校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炼厂残余物气化技术(SE液态含碳物质气化技术)示范项目装置——镇海基地二期油制氢装置项目,近日一次投料成功,成为炼油产业向绿向新发展的生动注脚。

这标志着华东理工大学在大型炼厂残余物清洁高效气化技术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了工业应用,也标志着学校成为国际上唯一同时掌握煤炭、渣油、富甲烷气等固、液、气态原料制合成气技术的研究机构,彰显在含碳物质气化领域的引领地位。

“我们的技术能将宝贵的原油真正‘吃干榨净’,让‘无废无异味’变成现实。”华东理工大学资环学院王辅臣教授介绍,SE液态含碳物质气化技术采用炼厂重质渣油、加氢尾油、沥青以及其他各类液态含碳原料作为气化介质,让高碳原料变绿变氢,有效解决了炼厂最终废物的出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提升”。

中国石化与华东理工大学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合作源远流长,双方秉持着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理念,共同建立了中国石化-华东理工大学气化技术研究中心。依托该平台,双方携手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开发出 SE 粉煤气化技术、SE 水煤(焦)浆气化技术和 SE 油气化技术等三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气流床气化技术,为我国含碳物质气化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镇海炼化一期 SE 水煤(焦)浆气化装置自运行以来,表现卓越,创造了连续稳定运行1200天、烧嘴寿命突破180天等骄人纪录,大幅领先于国内同类装置,引领我国煤气化装置的运行水平,为二期项目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大型石化装置采用含碳原料制取低成本氢气、协同处理炼化企业废弃物,提供切实可靠的实践样本。

数十年来,华东理工大学持续开展含碳物质清洁高效气化技术研发,已推广应用100多个项目290多台气化(转化)炉,形成基于资源特点、面向行业需求的气化技术体系,有力支撑我国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目前,学校还聚焦垃圾、生物质等可再生含碳物质,致力于其清洁高效转化、制备低碳绿色合成气,开发出垃圾气化及生物质气化技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高值利用,进一步助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达成。

发布时间:202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