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汇区凌云街道刚刚结束的社区低碳发展论坛上,凌云“凌·TAN”Citywalk线路发布。近日,这条“凌·TAN”Citywalk线路迎来了首批打卡者——一群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
据介绍,“凌·TAN”中“TAN”是“碳”的汉语拼音,它在英文中意为棕黄色,是被太阳晒过的皮肤颜色,也是土壤的颜色。而“凌”的本意为冰,是水的变体。太阳、土壤和水,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凌·TAN”正是以关爱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内核,从身边事做起,脚踏实地践行的低碳环保之路。
留学生们从华东理工大学出发,沿着梅陇港漫步。沿途水绿河清,空气清新,绿荫葱葱,木质步道蜿蜒向前,令人心旷神怡。在行走中,华东理工大学《理解当代中国》课程的负责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417街区的历史变迁,从脏乱差的“老破小”到“一体化”的新街区,梅陇港如今的新面貌源于凌云街道的精细化治理。
穿过417街区“云客厅”、口袋公园等景观空间,留学生们来到了凌云街道社工站。在这里,他们通过讲座详细了解了社区的治理方案和街区特点,以及社区工作的内涵,深化了对基层治理的认识。同时,他们还参观了凌云街道正在展出的“墨香缘”低碳书画作品以及低碳艺“塑”装置,感受了低碳在凌云街道的生动实践。
打卡的最后一站,留学生们来到了凌云街道碳汇科普馆。废弃布料做成的玩偶、酸奶盒改造的莲花灯……作为一个集“双碳科普”及“可回收物交投服务”于一体的公众双碳科普体验空间,这里的每一处低碳小细节都让大家惊喜不已。其中,最瞩目的莫过于贯穿全馆的一条“巨龙”。这座名为“汇龙”的巨型艺“塑”作品由凌云街道80余名居民采用塑料桶、酸奶盒、旧衣物等可回收物品制作而成,体现了凌云居民对生态环保的深刻理解和践行。
“在我们国家很少看到类似的制作,我觉得通过龙文化来引起大众对于环保的注意是一种很独特的方式。”参观结束后,一位来自塞拉利昂的同学表示。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叶思江同学也被凌云街道浓厚的环保氛围所震撼,“这里的老人和小朋友都在为环保贡献力量,环保将每个人的心连接在了一起。我觉得这种正向反馈和循环对于低碳建设很有意义。”